许 兴
一、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受到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疫病、疾病等造成经济损失后能够获得赔偿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能够让投保农户在遭受损失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让农民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对农民的生产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随着2007年11月7日重庆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合川区开出赔付第一单,开启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之路。2017年计划在全市30个区县开展水稻保险220.9万亩,玉米保险160万亩,油菜保险32.7万亩,马铃薯保险65万亩,柑橘保险81.4万亩,生猪保险400万头,能繁母猪保险60万头,渔业保险6万亩;在21个区县开展水稻收益保险12万亩,生猪收益保险32万头,蔬菜收益保险5万亩,柑橘收益保险8万亩,青菜头收益保险15万亩,山羊收益保险2万头,较2016年增加试点区县10个,增加保险品种1个。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保险产品不够丰富
据统计,农业保险目前共有190多个险种、近800个保险产品,在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但农业保险仍然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比如: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只囊括了种子、农药、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没有涵盖土地流转成本,如果没有将这部分成本纳入保险范围,一旦遇到灾害,经营主体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二)保费财政补贴制度不够完善
《重庆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补贴范围较为狭窄,只包括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少部分养殖业品种,以及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种植业作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农产品的补贴险种很少,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其次,目前的补贴审核程序复杂,补贴过程漫长,降低了补贴资金的拨付效率,影响保费补贴的使用效率。(三)农业保险普及度不高
目前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相关政策了解还不够,农业保险意识较为薄弱。一是保险机构开拓市场不够深入,对相关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农民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二是,政府缺乏专门的保险咨询与宣传部门,只有在开展投保宣传工作的时,政府相关单位才会组织一些业务员进行咨询服务,和保险机构宣传配合较少。(四)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规范,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业务得不到统一的规范,会造成农业保险发展滞后。至今重庆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重庆市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实施细则》、《重庆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等条例,但不够细化具体,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财政补贴、保障范围及程度及优惠措施还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