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齐 楼何超
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它正在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向我们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教学就是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的新生代产物。现如今,网络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已经被较为广泛的运用于高校现代化教育领域之中。但是它作为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是较为缺乏,甚至是空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应当利用时下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条件,广泛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模式。从媒体的视域下去建设网络思想政治课程,也是新环境下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媒体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的多样性
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媒介往往是以网络媒体平台的形式出现, 校园BBS论坛、各类官方微博、新浪、腾讯、博客、公众平台、百度官方贴吧等。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媒介平台的迅速构建与扩充,大众媒体时代已经逐步被自媒体时代所取代。尤其是呈现出自媒体网络媒介平台的发展多样性,并以其时效性、流通性、大众性和普及性等特征,广受大家的欢迎,同时传播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使用灵活性,使其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涉及到教育、生活、金融等方方面面。(二)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理论课堂是单向性的授课传播模式,学生参与课堂形式单一化,只是形式上的接受课堂的教育,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课堂中自主的去获取知识,现今高校课堂低头的手机族也成为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现象。实施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试点。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师生互动学习、双向的线上交流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呈现对课堂互动性的增强具有关键的作用。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经验不足,课堂师生交流缺乏双向互动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高校网络教育课堂的建设也在稳步的进行,但不难发现现今高校网络教育课堂的运用尚处于初始投入运行阶段。网络媒体的迅速发酵,已经让学生从原来的被教育者成为自媒体时代信息交替的先驱者。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经验已经无法满足对学生思潮,价值观的引领。因此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经验的探索变得十分重要和具有必要性,它可以随时的进行信息更替,做到充分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当下高校的教学经验中只是零散的使用QQ,微信,邮箱等较少的网络工具进行教学交流,有的教师自身都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因为从根本上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经验的认知,无法完善教学的运行理念,同时也无法从其他网络和媒体领域吸收教学经验。(二)自媒体时代信息交替冗杂,学生价值观念易错位
信息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流通量大,传播速度快,普及面广,高校学生是最容易受自媒体平台信息影响的群体。信息的交替冗杂,使得未经筛选的社会不良信息,西方不良思潮等错误观念也夹杂在其中,学生群体容易受到来自各类媒体平台信息的影响,不经选择,不加思考的盲目认同,甚至追随或者崇拜。出现价值观念的错位现象,对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解都会产生偏差,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同学心理往往交织着迷茫、挫败、失望的情绪,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质疑教师,甚至学校的教学理念。这同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小的授课教育压力。(三)网络课堂平台建设滞后,校园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不完善
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迅猛是自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网络课堂平台的完整化全方位建设和日常维护却较为困难,平台开发技术的不完善,设备达不到技术支持的要求,专业知识及信息技术通用型人才缺乏。高校教室中的电脑设备大多无法进行网络的运用,更有部分高校的教室是不配备电脑等基础设施。不具有联网功能的教学工具,是无法将网络课堂引进教室教学的。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缺失,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任课教师对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缺少,从开发、建设到运行,都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连接,导致网络课堂平台建设十分不完善。三、自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立足思想政治理论,优化创新网络思政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堂需要精心和科学的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和时效性。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并消化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的内容。还可以试图建立与此学科内容的相关链接等,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为课程教学服务,这也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钻研。立足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理论的基础性教学资源,创新网络教学典型,努力构建网络思政教学新机制。以探索创新思政网络文化建设和育人机制相结合,加快落实高校网络思政教学名师的培养、创办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专栏、发布各类师生的优秀思政教育类文章,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科研化成果建设、推广高校在校师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创新,用来形成高校教育特色的理论化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