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源
《丝路·青春》剧目是大连艺术学院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培养艺术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院各个分院的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舞台为课堂,带领学生共同创作的一部集合了人屏互动、情景表演等绚丽的视觉效果的原创音画舞蹈交响剧。本剧的创作是大连艺术学院结合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改革上的一个创新,通过《丝路·青春》剧目与项目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教学与实践的进行了全方位的融合对接,这是一个以实际项目为平台、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的去完成一个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中,要根据剧目的要求,进行舞台表演、舞蹈、声乐、舞台设计、舞台服装等全方位的一体化设计。每个学院在各自专业范畴下具有不同的针对性,集合了所有专业师生共同进行的一项庞大的教学活动。在项目进行中,需要明确和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不仅要关注剧目最终舞台呈现的效果,更要重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个平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活动。
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在《丝路·青春》剧目运作过程中,结合项目教学法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点,带领学生对剧中各个节目的服装与服饰,进行款式设计及成品制作,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项目,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终配合《丝路·青春》剧目的需求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剧目在舞台上的展演来检验学习成果。而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以《丝路·青春》剧目为依托的项目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对剧目中各节目所需服装的特点给学生做出专业的分析和引导,结合专业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根据过去在课堂中学过的理论知识,与项目进行中产生的实践经验进行结合,使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促进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建构。教师还应该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阶段,积极组织学习者之间互相协助,鼓励学生通过款式设计及制作流程中发现的不足,进行积极的交流、讨论、改进。例如在《五彩丝路》这个节目的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打底裤裆深的设计、分片的形式、缝合顺序等问题上,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因此教师以此作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选择一个既符合人体舒适度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这样既加深了原有知识和当前知识的关联,又加深了当前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自主的解决问题。
《丝路·青春》剧目注重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实际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具体运用和实践过程中,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