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扩招,虽然每年的毕业生较多,但是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技能型人员,从而出现了“技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给职业教育带来巨大挑战,而现代学徒制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因此实现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整合,已经成为缩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的重要手段。
一、整合现代学徒制和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为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现代化教育制度。这种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单方面的教师进行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师徒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因此,实现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践操作中来,从而确保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来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地实践操作,那么就无法正确掌握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记硬背,也仅仅是纸上谈兵。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力量基本上属于“双师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加偏向于理论教学。而实现现代学徒制和我国职业教育的整合,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掌握未来企业任职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又能得到企业有效地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根源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1]。二、整合现代学徒制和我国职业教育的路径
(一)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在以往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专业技能操练时间短,课程安排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用工需求。因此职业技术院校若想实现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学进行整合,必须通过和企业沟通确定了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围绕所设定的目标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开发出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工学交替进行,同时加大了专业技能的教学课时。为了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学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特别是最后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社会实践必须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二)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服务意识
迄今为止,我国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人员是各种类别和各种层次的职业院校,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便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对此,各个类别和层次的职业院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所在地域的情况,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所在,积极探寻跟企业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整合。对职业教育而言,其最终目的为企业培养各种高技能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首先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同企业构建契约式的合作关系,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采用订单式的培养和培训模式,在设置专业和课程以及技能教学方面要积极、主动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协同解决当前影响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实训以及就业等重大问题。(三)出台促进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法实施细则》、《校企合作促进法》以及《学徒制培训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培训的法律地位,明确指出学校、学生、企业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为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整合提供法律依据和保证。二是,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纳入其资质年审和升级审批的考核指标中,针对接受学生实训的企业可以适当给予资金补贴或者减免税收,针对那些接受学生实习,指导学生就业成绩卓然的企业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2]。三、结语
综上所述,整合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和生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想整合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还需要从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服务意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从而提高现代学徒制更好地同职业教育整合。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01):28~32.
[2]王子南,冯水莲.现代学徒制与我国职业教育整合的探索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