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关于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0332
  • ■/

      早在2000年,国外心理学家就首创了积极心理学,其代表着心理学的全面演进以及发展。积极心理学密切关注了美德与潜能,倡导人们尝试着投入生活,运用乐观的视角来看待自身的平日生活,从而将快乐、坚韧以及健康等积极性的要素全面融入自身生活中。因此可以得知,积极心理学与思政教育二者具备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作为高校来讲,如果能够将其适用于自身当前阶段的思政教育,则可以显著优化思政课的综合实效性,指引大学生从源头入手来转变自身现有的价值理念,进而逐步接受快乐与健康的新型生活方式。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容

    从本质来讲,积极心理学的侧重点应当包含塑造美德、激发潜能以及转变生活态度等要素。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人们在面对自身生活时应当怀有快乐的心态,确保能够真正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还应当包含深层次的生活意义。因此归纳起来,积极心理学本身涉及到如下的内涵:

      第一点是关注人性论中的积极层面。积极心理学在根本上秉持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与目标,在剖析人性时更多关注了其应有的积极层面,而并非单纯停留于消极层面中。因此,积极心理学本身体现为更高层次的全面性,针对个体幸福感予以全方位的提升。受到积极心理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人们应当能够着手创建愉悦与友爱的人际氛围,同时也助推了当前阶段的和谐社会全面创建。高校教育如果能够紧密结合积极心理学,则有助于消除潜在性的负面心理干扰。

      第二点是激发个体具备的潜能与积极性。在人们拥有的各类美德与品质中,最为关键的应当落实于乐观与积极。从个体的视角来看,个体只要拥有了乐观心态,那么在应对日常事物时就能持有更为积极的心态,不再倾向于怨天尤人而是能够凭借自身努力来创建幸福。为此,积极心理学更多着眼于调动个体具备的潜能与力量,借助自身力量来创建美好与幸福的生活。

    二、高校思政教育适用积极心理学的可行措施

    积极心理学自从诞生以来,迅速受到了很多行业对此的认同与关注。截至目前,很多高校在创建自身现有的思政体系时都全面引入了上述理论,据此来优化思政课程的传统模式。但是不应当忽视,针对高校现有的思政教育如果要全面适用积极心理学,那么还需关注如下的关键点:

    (一)全面转变认识

    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应当落实于以人为本,因此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全面渗透在思政教育涉及到的各个细节中。从当前现状来看,某些高校在施行思政教育时仍然欠缺必需的人本要素,因此呈现僵化与单调的思政课氛围。为了全面优化与转变现状,高校师生以及有关部门都应当致力于转变自身现有的认识,确保能够真正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具备的指引价值。高校只有在接受全新思路的前提下,对于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满足感、幸福感以及快乐感才能够全面进行激发,同时也有助于深入挖掘其具备的创新潜能。

    (二)运用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倡导正能量的全面调动与激发,因此作为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讲,自身在面对多样化的事物时都应当秉持积极心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方式来激发正向的能量。高校如果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那么需要着眼于新颖的思政课堂模式,确保课堂模式体现为多样化的基本特征。例如在现阶段的思政课上,教师可以选择特定类型的心理测试题,让同学们通过自主答题的方式来测定自身现有的心理状态,进而全面增添了课堂趣味性。

    (三)创建优良的环境与氛围

    依照积极心理学的根本论点,大学生自身如果处在愉悦、轻松与友爱的日常生活氛围中,那么更加有助于调动深层次的积极心态。与此同时,上述的良好生活氛围也能消除某些潜在性的消极心态,确保同学们能够自觉摒弃抑郁、消沉与颓废等不良情绪。因此在当前的思政课上,师生应当共同创建愉悦与友爱的课堂氛围,并且尝试将其延伸至同学们的平日生活中。通过运用上述的改进举措,大学生就能够拥有更为健全的心态,在潜移默化状态下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三、结语

    近些年以来,思政教育正在受到更多高校的关注,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课堂模式也呈现了多层次的转型。在思政教育的范围内,积极心理学应当占据主导性的位置。这是由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优良的生活态度,其有助于改造当前大学生自身具备的不良心态,确保同学们能够妥善应对逆境并且保障健康心态。因此在未来的思政教育中,针对积极心理学还需给予更多的关注,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性。

      参考文献:

      [1]曾长秋,凡欣.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01):185~188.

      [2]陈银平.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07):87~90.

      [3]谭翀.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效[J].黑龙江科学,2015,6(08):137.

      [4]马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管理观察,2015(32):105~106.

      本文标题:关于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935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