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哈尔滨师范大学
罗素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将自己基本性的哲学观点著于《哲学问题》这本书中,这本书清晰明了的表达了罗素的思想,范围适用于全世界的哲学研究。在这本书中,罗素没有详细的讨论每一个哲学问题,而是分析和讨论了他认为有一些建设性的问题。
一、现象与实在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个疑问:自己看到的世间万物一定是真实的吗?很多人对世界都保持着怀疑态度,但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常常困惑于过去被人们称之为真理的法则会很快被新的发现所取代。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节里就抛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对其做了阐述,罗素首先以一个桌子为例对表现与实在进行了区别,“桌子好像是什么”就是“现象”,“桌子究竟是什么”就是所说的“实在”。这也就是罗素对“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的区分。罗素并没有在书中给这些藏在背后的“实在”下定义,也没有确切的把物质的特征告诉我们,但是罗素教给了我们如何分析我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东西即“感觉材料”。在这复杂的大千世界,我们通过感官听到、看到、摸到、闻到的都是事物展现给我们的现象,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是多变的在罗素看来,无论我们怎么把握感觉材料而这都不是事物的实在,罗素所说的感觉材料就是现象,而实在则独立于感觉材料之外。
二、关于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罗素在他《哲学问题》一书中的第四章中重点讨论了关于唯心主义的问题,并清晰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唯心主义到底是什么,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与此同时,罗素对于唯心主义的批判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唯心主义是相对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概念名词,通常我们这样理解唯心主义,一切为人所认知为存在的甚至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精神上的。而我们不应该因为把唯心主义看做是明显荒谬的就放弃对唯心主义的研究,因为在哲学领域内,研究唯心主义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即便是很简单的哲学概论,也会对唯心主义进行一番讨论。唯心主义通常认为一些本来就一直存在的物理客体是心灵和心灵的产物,如果心灵不复存在,那么这些东西也就是不存在的。唯心主义者们认为物质其实是精神活动的产物。比如月亮的存在,唯心主义者们认为月亮的存在是因为人看到了月亮,换句话说,月亮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人去看了月亮,一旦人不去看月亮,那么月亮就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典型的以否定了物理客体的客观存在。
关于唯心主义,一直是许多哲学家讨论的重点,在罗素的这本《哲学问题》中,虽然仅用了一章的篇幅,但是却清晰而犀利的指出了唯心主义的根本问题,通过对反驳唯心主义者们的论证,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不合理之处,这在哲学史的是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的,也为后来其他哲学家们关于唯心主义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