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砚/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新疆少数民族高职生《概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的战略需要
稳疆兴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抓基层、打基础。绝大部分新疆高职生毕业之后选择留在疆内或者回家乡发展,从事生产一线最基层的劳动生产工作,他们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职生思想信念是否坚定,对“五个认同”的认同度等,影响“稳疆兴疆,富民固边”这一战略的实施。(二)《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几乎是理论说教,很难受学生欢迎。避免不了被认为空洞理论灌输,政治条文说教,从而使学生对《概论》课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导致学生知与行严重脱节;考试考核方式上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体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高职《概论》课中进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体验式教学就是“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的现实回归。(三)新疆少数民族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随着南疆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出台,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民考民比例逐年增高,学生的国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个别学生能听懂国语但表达不出意思,有些个别的还需要同学翻译,但动手能力较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但参与活动热情较高;自觉性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思维活跃。有的只是想混个文凭,有的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的,有的对高职培养目标及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认为前途渺茫,学不学无所谓。这些对思政理论课教学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四)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需要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可以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感性知识的形成。体验式教学使其身临其境,如,讲故事、情景剧表演、随手拍、实地考察等。由此从感性的领悟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激发学习情绪、兴趣,甚至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家国情怀。作为思政理论课《概论》课,把抽象的知识凝结成为一种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将思想认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达到知行合一,从而主动地认识事物并且形成价值认同的一个过程,即由实践─理论─实践。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自感知和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独立、实践与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1)体验式教学注重亲身经历、体验、领会。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强调过去的经验和瞬间的感觉,以接受程序化的知识为指导。
(2)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亲身实践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重视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传统教学注重学生的记忆,侧重于知识和技能。
(3)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态度、经验、理念,特点是“少说多做”,而不是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是以分享经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因此,体验式教学是最终目标:在体验式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链,即经验、分享、沟通、整合,接触这样一个实际应用的周期过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创设学习情境、游戏、信息,适合学生体验学习的环境,在体验中感悟、领会,促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体验式教学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活动互动的学习者,学习成为追求快乐而不是压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达到学习效果。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戴维库珀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强调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通常指学生在现场或在特定事件中,感受、认识、反思,整个过程就是体验学习、转化提升和成长的综合循环过程。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