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的幼儿研究学者曾经说道:“儿童在大约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想念父母的情况,而与此同时,其会对陌生人感到一定的恐慌,对待陌生人的方式也是警觉和回避,这种现象称之为“分离焦虑”。”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其自身对于亲人的依恋会逐步的加深,尤其是面临压力和恐惧时。而即将步入幼儿园的幼儿,陌生的环境和事物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恐惧,进而使得幼儿内心有着强烈的分离焦虑。因此,为了能够尽快的减缓幼儿内心的分离焦虑,家长和幼儿园就要紧密协作,使得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家园合作,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在即将进入到幼儿园时期,首先,家长要对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其次,还要提前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状态,扩大幼儿的交际范围。另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明确掌握接送幼儿的相关技巧。幼儿在进入到幼儿园生活之前,家长要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提前为幼儿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幼儿相关的技能,并且要正视幼儿在进入到幼儿园之前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的行为。同时,家长要相应的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当发现幼儿有一些不同时,家长和教师要进行及时沟通。并且家长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建议与教师进行配合,进而帮助幼儿早日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形式[1]。幼儿园也要相应的开设生活区,以此鼓励幼儿提高其自理能力,同时教师更要对幼儿进行亲切帮助,引导幼儿逐渐降低其内心的畏难心理。通过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进而共同帮助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规律,提高幼儿的自信心,逐步建立幼儿园在幼儿心中的归属感。二、用心交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对于刚刚进入到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其对于教师、同学、环境等幼儿园的任何事物都会感到十足的陌生,而正是由于这份陌生,使得幼儿对于幼儿园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全。而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如何帮助幼儿消除内心的忧虑的恐惧心理,成为教师和家长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对幼儿的晨间接待工作和离园工作。当家长将幼儿送至幼儿园时,教师要热情的迎接幼儿,并且同时要友好的与幼儿打招呼,这样就会使得幼儿感觉到幼儿园内的轻松氛围。年龄越是小的幼儿,就越要给予其一定的热情,就要增多与其一定的四肢接触,这样就会使得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友好,进而逐渐降低其内心的不安全感[2]。与此同时,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引导幼儿之间进行游戏和交流,避免幼儿出现独处的现象。幼儿在离开幼儿园时,教师可以与幼儿拉手,并且说“明天见”或者是“你的房子搭的很好,明天来教其他的小朋友”,这样就会使得幼儿能够对新一天的幼儿园生活感到向往和期望。同时,教师还要对家长表扬幼儿,这样使得幼儿心里能够充满自豪感,从而使得幼儿对幼儿园增加好感。教师的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着幼儿。因此,在与幼儿进行相处时,教师要无时无刻对其充满信任和友好。这样就会逐渐缓解幼儿初入幼儿园时的焦虑心理和恐惧心理,进而使得幼儿能够逐渐放松,顺利的步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