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现实问题与改进路径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761
  • ■戚 爽/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优化过程,是国内高校教育改革落实的指导理论,在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与趋向定位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国内职业教育政策阶段性特征的突破,更是成为把握其发展趋向的主要要素,是当代高等职业院校战略推进的基础条件。

    一、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政策,是我国政府依据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制定的指导高校实践工作全面实施的制度与策略。与西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条件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形成、发展、以及成型的发展过程等方面起步较晚。截止到20世纪末,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完善体系才逐步形成。但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迅速形成与高职人才培养相互适应的政策模式。

      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内容中,逐步从校园内理论教学管理,向着校内人才实践层面引导,这是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过渡阶段。而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策略,更是成为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大范围推进的指导参考新标准。该政策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基础,全面实行政府与社会相结合、顶层与地域相适应、整体与部分相适应、教育改革与学院管理相适应的新发展趋向[1]。

    二、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资源引导策略缺失

    当代高等教育政策推进过程中,实践过程教育资源引导缺失,是指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工作开展,始终处于内部发展要素不够稳定的状态。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政策中,只给出了模糊性教育资源发展趋向,高校对其教育实践资源定位高度层次不齐,导致全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政策落实效果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内部专业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师资力量提升方面,几乎都存在着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失衡的问题,导致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推进过程重重。

    (二)学院办学制度连贯性差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施时,主要采取统考的方式,为高职院校选择人才。但随着社会多样化转变趋向的发展,传统以“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战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型人才输出的需求了,导致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中,存在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发展趋向相互矛盾的局面。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施效果不佳,且存在着“实习”与“就业”相互分离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高校实习的“量”,而忽视了高职学生在实际中的获得“质”,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施连贯性不足。

    (三)教育技能开发政策不全面

    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中,对高校人才培养技能培养政策力度不够,也是国内政策推进问题的主导要素。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中,着重对高等院校人才技能开发做出了强调,但由于高职院校对新政策定位上,依旧以“校企办学”作为主导形式,缺乏在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导致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管理体系上,也仅有这一方面的发展政策,隐藏式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不全面问题暴露出来[2]。

    三、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改进路径

    (一)优化高校教育引导战略

    1、高校政策实践具体化分析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引导战略,是从当前国内高等院校建设的视角出发,开展高等院校内部因素完善策略。一方面,国内高等职业院校,需在当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之上,具体化教育战略。例如;国内高等院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时,不仅分析了高等院校教育战略理论,设定了中职人才专业培养专业,也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输出方向,逐步建立校企合作新型人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培养政策参考标准,提升该高职院校人才输出质量。案例中提到的高职院校企业开发方式,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与高职院校新时期内部战略实施相互承接的表现。

      2、教育政策分析视角引导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可通过整合高职院校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分析视角。例如: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未来优化过程中,需进一步对高职院校重点专业打造,师资队伍考核、校企合作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仅仅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政策指导框架。这种政策战略调整过程,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时代优势,也是促进国内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提升的条件。

    (二)学院办学制度活力增强

    1、高校自主招生渠道开发

      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高职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加强高校办学活力,逐步形成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体系。首要条件是打造多元办学通道。即高职院校不仅可通过国家统考招生,也可通过自主招生方法,拓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

      例如:L高职院校实行人才培养战略时,不仅可通过国家统考,在全国各地招收会计、国贸、金融、语言、以及教育等多趋向人才,也按照国家高职院校人才创新培养战略,开展5校联合自主招生。即与L高校合作的4所学校学生,可通过自主参加其中任意一所高校自主招考试,获得高职学生第二学历。

      案例中提到的,L高校加强学院办学活力,并充分发挥技术开发方式,就是以当代社会发展为主导,逐步形成的自主化办学新战略,该高职院校教学实践过程,将突破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体系矛盾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高校办学“质”与“量”的协调把握

      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改进,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也需进一步拓展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战略的质与量。但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改进思路,又不是盲目式的高职学生调整过程,它需以学生自身能力为基础。

      例如:M高职院校,依据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改进策略,实行培养新战略,建立校企合作人才优先选拔窗口。即,高职学生到实习企业工作,通过企业与学校双方协调评价后,经有机会得到企业长期性职业工作机会。案例中提到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改进后,指导M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实习与就业过程逐步“合并”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高职人才就业困难问题,进而达到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改进指导作用,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的目的。

    (三)彰显高职职业技能战略的优势

    全面打造与我国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相互适应的发展战略,应彰显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开发优势。

      国内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可将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国内高职人才辅助成长方法。即,政府可通过国家农业新设备开发、新材料开发、航空航天资源开发、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引导方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起新的人才输出渠道,拉近高职院校人才输出与当代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当代社会资源全面性引导,提供更可靠的政策应用保障。

      彰显高职人才培养优势,应将高职人才培养政策,与国家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在一起。例如:我国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政策中,可提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资金补助策略,帮助高职院校提升人才能力,也缓解高职院校和高职人才的学习压力。

    (四)教育政策管理机制深入优化

    寻求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改进策略,是结合当前政策实施的情况,开展目标性制度实践优化战略,方能够达到长效发展的优化目的。从政策实践机制视角来说,应逐步摒弃当前高职人才输出政策实施中,存在的经费不足、高职院校政策实施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当代高职院校可通过加强的区域教育管理部门,与院校制度实践环节合作监督的方法,完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机制中的不足。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也需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趋向定位,以及高校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理论理解层次调节方法,从主观层面,实现教育政策管理机制深入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现实问题与改进路径分析,是我国高等院校内容全面整合的理论归纳与总结,在国内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突破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优化高校教育引导战略、学院办学制度活力增强、彰显高职职业技能战略的优势、教育政策管理机制深入优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实践中升级。因此,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现实问题与改进路径,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方向。

      

      本文标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现实问题与改进路径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423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