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平/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文化差异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要有高度的文化辨识度,否则,将会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认识和了解,对跨文化交流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价值观差异
(一)时间观
西方人视时间为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会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甚至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进行精心安排,有些人习惯随身携带记事本,好随时留意所预订的约会与工作的截止日期。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而相比之下,我们在时间的使用上较为随意,行动常常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灵活性和随机性较强。(二)行动观
西方人十分重视效率,风靡全球的快餐业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效率的重视度。在他们看来,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全身投入,追求效率,而他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也主要是看其“做了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而慢节奏在我们的客套话中略见一斑,如:“慢走”,“慢慢吃”,“慢慢玩”等。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行动派。(三)家庭观
中国人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家在中国人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家的凝聚力源于亲情,源于孝道。而西方文化中突出个人主义,其崇尚平等、追求独立。在西方,亲人之间界线分明,老少聚餐,各自付款,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自由发展为荣。二、语用差异
(一)问候与称谓
中国人彼此见面时,喜欢问对方“去哪儿?”“吃了吗?”等,而西方人可能会茫然、困惑,甚至引起误会,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问候语。而西方人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而不会涉及让对方怀疑的问候。中国文化注重身份、辈份、亲属等关系,在称呼语中表现鲜明,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堂叔、姐夫、嫂子等。而西方的家庭观念不如中国的强烈,因此称谓不如汉语复杂。如:“grandmother”既指奶奶,也指外婆;“uncle”、“aunt”对应中国的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婶婶、舅妈等。英语中不分堂表兄弟姐妹“cousin”对应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在西方的人际交往中,人人平等,父母、子女都可以直呼其名,而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或不礼貌。我们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的是“仁礼”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