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莹/沈阳师范大学
一、学生分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分层教学首先要把学生主体进行分层。这里所讲的学生分层,并不是将学生分为优等生或者差等生。而是,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规则,可以是相同特长的学生在一组,进行强强对决,让学生在互相有竞争中学习道德意识,共同提高。也可以是互相帮助型,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在一组,大家互相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与讲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教给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方式方法,同时,让他们觉得学习英语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学习《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课程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在课前寻找一些有关的英文电影或者相关的英文短片,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锻炼听力的基础上,也能够接触一些原声的英语,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
二、教学分层
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基础好的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能够接受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与记忆也是比较迅速的。但是,对于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来讲,可能并不是很容易,接受与理解的过程都是比较慢的,需要时间去理解、吸收。如果在这时教师的教学是统一的,那么可能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另外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有区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一篇英语课文的时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理解、熟读、背诵,甚至让学生自己发挥,在规定情境中,同学间相互交流。但相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学生会读,对于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词汇进行背诵,相对降低难度。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一课文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三、辅导分层
教师的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辅导。英语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小视,教师合理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如果学生不能够保持热情,势必将会影响今后的英语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学科之前对英语没有很多的了解,大部分对于英语的学习来源于老师,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和实际情况来辅导。例如,教师也可以组织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英语水平。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给予的辅导可以相对抽象,以学生能够理解明白为基础,让其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中等的学生教师的辅导就要结合学生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同学间讨论,互相帮助,以此来解决问题。但相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教师要以基础辅导为主,以音标、拼读、单词识记等基础知识为起点,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消除抵触情绪。
四、评价分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大多数教师重视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由此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厌倦抵触情绪。教师在评价时要对过程有一定的重视,不能够单纯的以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对于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也可以以学生自身作为标准,目前的学习状态是否专注,现在的表现与之前相比较是否有进步,以及最后有没有产生一定的学习成果,都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标准。教师要合理利用考试,正确对待考试,可以让分数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刺激学生学习英语,让学生在试卷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前进,学习好英语学科对于成绩友优异的学生考查的难度要相对大一点,而对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则主要考查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好英语学科的基础。在分层标准中进行分层的评价,找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标准。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难度适中,原本答不出这个问题的同学,却出乎意料的说出了正确答案,在这时教师要即时性的给予这个同学鼓励,以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五、结语
在教师授课过程当中,应该把分层教学法更多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在不断应用,逐渐改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找到系统的更好地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系统化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受益于此方法。满足不同分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英语水平,走好英语学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