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概论
由于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外的影响。传统的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体育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往往根据的是体育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程度来进行设计的,对于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果却成了很大的疏忽,这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之一。此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着众多的人口,高等教育的开放水平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导致了在校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多,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注重的是统一性的教学,包括内在的统一性和外在的统一性,特别是外在的统一性,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师受到传统固化思维非常严重,教师由于长期的体育教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教师秉持着一种一劳永逸的教学风格,一贯的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惯性思维将严重影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学质量发展是毫无帮助的,甚至对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发展将形成阻碍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十分不匹配,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学生对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评价体系十分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也应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去看待多元化的世界,运用哲学中运动与静止的观点来理解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上述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状况,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统一性,这样对于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来说,难免会出现内容形式单一,课程枯燥乏味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在这个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技术发达的时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眼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起这些特点,而是忽视了学生的自身需求与心理特点,这于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观点去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变化。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技能和结果的教学,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开发,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特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违背了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高素质市场性人才的初衷,这显然与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协同的,因此必须促进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通过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鲜明的表现出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必须的,新课改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要对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良之处作出相应的改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估,促使当代大学体育教学能够对我国人才培养的伟大计划做出相应的贡献。此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改变与创新的任务,再对过去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不能忘记对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创新。(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深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这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其正常的轨道,因为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只是次要的,拥有强壮的体魄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当代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要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进行设计,通过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健康发展而支撑起学生其他方面的学术建树,所以,在新课改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里,健康第一的观念是重中之重,并且应该围绕这种观念展开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当然,对于此处的健康来说并不是生物学上狭义的健康: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具有极强的免疫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等,还包含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精神健康,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心理健康,尤为值得注重。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步阶段更加注重的是学术培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够为共和国的工业农业商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正因如此,高等教育发展之初忽视了其他的辅助方面,比如心理教育。当代的高等教育心理教育与体育教学往往是分开的,但是笔者不以为然,大众化的大学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心灵健康是健康体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注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必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