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立 赵瑜超/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优势成为新媒体平台的佼佼者,在生活和学习中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学生党员是一群思想活跃、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人,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者们来说,如何抢先占领微信这一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红色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强大功能和优势,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模式,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为此,以微信为载体探索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信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的优势
(1)微信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亲和力。微信是一种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可以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2]。极大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党建工作者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深度沟通,传递信息和思想交流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解决了学生党员只能通过党课或学校官方网站了解党的政策、下载资料等功能单一等问题,更提升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微信的及时互动性使高校党建工作者和学生党员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师权威的身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张扬[1],提高了党建工作者与学生党员之间的信赖程度。在党建工作者与学生党员的交互影响中营造平等对话、和谐互动的交流环境,从而增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和信任度。(2)微信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大学生党员大都是95后思想开放、创新探索的一代青年人,他们积极活跃,对于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着主动性和怀疑精神,选择和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意愿和目的性更加强烈。微信的信息传播具有个人私密性和精准高效的特征,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与学生党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利用微信个性化、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及时帮助学生党员解决面临的困惑,掌握他们最新的学习动态,以精心的态度、精准的节奏向学生党员提供紧贴学生需求的积极信息和政策,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教育培养方案,提升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3)微信有利于丰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方式。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要跳出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更多的尝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党政教学,与时俱进的把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微信的语音聊天、文字聊天、图片视频、定位等功能使跨时空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微信自学教师分享在朋友圈或微信群中的预习资料、教学视频等,根据学生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党员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获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真正的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成长[3]。
二、微信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创新需要
做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要因势而新,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广大学生党员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推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创新发展[4]。在“微时代”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要取得突破性成果,就要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机制。(1)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理念创新需要。大学生党员是伴随着微传播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微时代的使用者和引领者,新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和个性化选择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提供多样性、个性化、学生感兴趣的“微教育”方式,尊重大学生党员的学习习惯和接受特点,营造良好的教育“微环境”,满足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需要。
(2)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内容创新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者应把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把强大多样的“微功能”与学生党员的教育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富有时效性、新闻性、趣味性等时代特点的新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与传统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党员关注党组织教育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内容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创造力。
(3)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方式创新需要。高校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多采用课堂集中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普遍存在抵触心理。新的网络“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学生党员作为独立主体,平等、自由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学习和讨论。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主动融入“微生活”,搭建“微平台”,发挥“微力量”,利用微信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方式,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教育的科学性和影响力。
(4)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创新需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全球化的条件下,旧的教育机制已经不能有效的解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要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整体效果,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机制的创新。建立“微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责任机制,通过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及时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