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如果说节日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舞台,那么灯节就是一座被装点得最美的舞台,更是观众参与度最高的一场盛会。由于灯节的开放性,历朝历代的都市中,每逢灯节,无论男女老幼,夜晚皆出游于街市,可见这个节日里人们对于彻夜游赏观灯的热情之高,同时也说明了灯节的风俗传统已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从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的关系中,探讨研究灯文化的理论价值、理论方法和理论展望。
一、研究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理论价值
(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对灯文化审美价值的研究
灯具作为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及其风俗习惯的演变历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今天,灯具作为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符号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其诱人的魅力,体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在对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中,其理论价值在于需要从文化的全方位的角度、全局的角度来认识和阐述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美学功能、美育意义。在探索灯文化的审美价值时,需要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起点。必须从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灯具的具体物品出发,坚持文化解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文化创意为视域,考察中国灯文化的元素流变与不断转型中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西安民间对灯文化的传播与接受所出现的复杂情况。
另外,中国灯具文化符号与城市形象设计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实际上已经涉及到城市风格、城市市民人格的塑造等方面的内容,所以,从挖掘西安灯文化的审美价值出发,探求西安灯文化景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作用,这对于在当今时代推动城市美学研究和城市美育的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
中国灯具文化符号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追求美好、渴望幸福的精神,凝聚了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远古绵延至今的不断发展的中国灯具,成为了中国人民不断延续的一种精神载体。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生产和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其在文化产品的负载下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灯具文化符号内涵和意义,从而促进西安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另外,携带着文化内涵的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不断推出,也促进了中国传统物态吉祥文化的传播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重构、逐步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地方旅游文化产品。中国灯具文化的开发,也有一个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文化产业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从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文化建设的目的出发所采用的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展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繁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满足中国人期望吉祥、如意、积极、乐观的心理追求。因此,中国灯具文化符号地不断开发、不断创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发展实用的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符号,就是在满足人们对吉祥的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幸福心理需求,从而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实践。
(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美学理论的研究
城市美学是以人类居住的城市为研究视域,其研究对象涵盖了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一般的美学现象和规律。城市美学是一门涵盖众多门类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研究城市文明建构的硬件规划管理(如建筑,景观等),以及城市文明的内部协调机制——软件文化的设计规律,如商业、教育、住宅、文化的区域功能规划管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包括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如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关系的和谐规律等。西安在城市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中,“点亮工程”不仅给予了西安市民及中外游客震撼的视觉享受,而且使灯彩艺术生动地演绎出具有古城特色的灯文化盛会。因而从挖掘西安灯文化的审美价值出发,对西安灯文化景观进行理性的探讨,可以明确看到西安灯文化景观是西安城市生命力的观照,体现出城市市民审美方向。另外,在考虑西安市民灯文化审美方向的同时,这种研究可以尽可能地考虑西安市民审美接受的能力,从而让城市大众感受“城市美”,获得美的感性体验,从而促进人和城市的共同发展,从而使西安灯文化景观始终成为西安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活美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灯具文化符号寓意深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和之美”在我国灯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同时又有着广泛的影响,它的精神特征含蓄自然,它也成为中国美学范畴的一种境界。由于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中和之美”强调了整体上均衡、和谐的状态,因而它突出地张扬了自然事物与主观情感的和谐统一、强调了主客观的渗透与融合,这已在当前的西安灯文化景观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中和之美”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给人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拓展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应该说,利用中国灯具文化符号,开发地方旅游文化产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活,这也在西安灯文化景观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当今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审美活动已经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应运而生,正好表明了中国美学正不断走向成熟。生活美学倡导环境审美模式,倡导淡化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倡导精英文化与大众文的消解并相互融合,这些恰恰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相一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活美学理论的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生活美学内容的部分充实;社会意义在于有利于“和谐”意识的传达、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并满足了人们对“幸福”理想的追求。应该这样理解,倡导人们以积极和奋斗的心态实现人自身和社会环境的美化,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使“幸福生活”变为现实的途径。
二、研究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方法论构想
灯具在现代城市形象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妆点城市景观的灯具又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灯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必要对其研究的方法进行构想。(一)从研究方法上适当弥补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灯文化景观与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涉及文化史、旅游学、美学、艺术、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目前这种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创新性。所以,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应该是在“社会生活与文化之关系”的宏观把握下,充分利用文化史、旅游学、美学、艺术、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史论结合,注重灯文化原材料的利用和发掘,通过史料与博物馆馆藏灯具的图片资料,以真切、详实的材料从理论的角度对灯文化景观与城市形象设计进行跨学科研究,使民间文化跨越传统与现代的边界找寻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
(2)灯文化景观与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应该尽可能的弥补西安灯文化研究出现某种“断裂”现象。从目前文献记载来看,对西安灯文化历史发展轨迹、西安历史上灯具图案、大量的具体的灯造型、众多灯具品类的研究,其时间段均停留在秦朝到唐代期间,其研究成果也均停留在唐朝时期。所以,应该坚持文化解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文化创意为视域,考察中国灯文化的元素流变与不断转型中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出西安民间对灯文化的传播与接受所出现的复杂情况。
另外,灯文化在西安的传播与接受这种“思想史和文化史”式的研究以前很少有人涉足,所以,以唐朝时期的大型花灯灯组造型(如灯轮、灯树、灯楼、灯山)和灯的品类(如花卉造型灯、车舆灯、屏风灯、佛塔灯、福字灯、鱼瓶灯、葫芦灯、寿字灯)等为考察对象,以唐朝灯市与文人的夜生活为例,通过对原始文献和原始资料的梳理,“衔接”已有研究成果,尽可能清晰地梳理和呈现出西安从唐朝到当代灯文化的演化轨迹,这可以大大增强西安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尽可能在“西安灯文化景观的审美价值”这一研究的空白之处做出一些有益的理论研究尝试,从而对西安城市形象设计进行宏观把握。这种研究应该坚持灯文化的西安特色核心地位,通过传统灯文化挖掘与再现、西安灯文化断裂原因、西安灯文化审美价值以及西安灯文化的纵向横向比较等研究,从内容上、形式上、时空上、现代化手段上等多个方面,研究西安特色灯文化的建设,为西安的特色城市建设提供灯文化基础和灯文化建设方案。另外,这种研究还应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比较研究法,把西安今天的灯文化景观作为一个单元,同西安历代灯文化景观进行纵向比较,同我国各地的民间灯文化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抽象出西安地区灯文化景观的地域性特色,并融入到西安城市形象设计之中。
(二)从研究方法上打造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西安灯文化景观文本,并将这一文本渗透到西安城市形象设计中
作为城市景观之一的灯具,它不只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还体现着一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灯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走向,无不为一个城市打上其特有的文化烙印,在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前进步伐中,灯具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其文化的独特属性应放在传统、现代、国际化的交汇点上,即站在现代化的风口浪尖,背向传统,面向国际化,使西安这座城市的灯文化景观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西安特色,并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灯文化。对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的具体的文本设计上,应该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夜晚灯光古朴典雅的风格,整合大差市、解放路等主干道上大红中国结 、红灯笼、满天星等各类灯文化景观的装点特色,力求探寻以历代各类灯饰风格点亮古城西安的方法与途径,使西安城市的灯文化景观实现一区一街一风景,一巷一路一风格,从而再次生动地演绎出不同时代的中国灯文化景观。
(1)基于中国灯具历史发展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尽可能挖掘西安的历史人文资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等元素作为设计理念,同时汲取世界上其它地区独具特色的灯文化元素,探讨将中国传统灯文化与西方灯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行途径;这种研究还可以讨论如何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新色彩(如:沙粒、钢化玻璃)等材质,打造一体化、多组团、复合型等不同类型的灯组矩阵,从而让西安市民和中外游客深刻体验古城西安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视觉上享受现代城市高科技的魅力。
(2)基于中国人对龙的独特而深厚的信仰及情结,将西安灯文化和龙文化相结合,引入龙珠、龙蟠、龙柱、云纹等传统元素,讨论如何将传统彩灯与现代氛围灯、高科技多媒体相结合,共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从而生动体现西安灯文化的浓烈氛围。
(3)基于对西安灯文化审美价值的研究,这种研究应该重点讨论西安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关系,从而使西安灯文化真正融入到西安城市的物质文化之中,造就独特的城市风貌。应该说,这种关系的研究不仅是灯文化对现代性的适应,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对传统的延续和适应,这种适应使整个西安文化体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
(4)基于对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功能研究,还应该努力寻求对灯文化运用的管理机制,使其与西安市城市形象建设保持协调关系,并实现有效的互动。应该说,在古城西安的文化建构中,倡导以节庆民俗和地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西安灯文化,可以消解民间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差异性,使西安灯文化景观以新的整合方式进入西安城市形象设计和西安文化体系之中。
(5)社会文化史研究与现代化的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相结合的初步尝试。这项研究应立足于灯文化历史变迁,将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研究置于社会文化史背景之下,提出创建西安灯文化景观设计的现代化理念。这种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此课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还应对城市形象的美育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灯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灯文化景观的不断完善,可以丰富人们感官享受,发挥城市人文环境的赏心悦目的作用;通过形式美的感受,发挥城市人文环境美对人活动的引导作用。
三、研究灯文化与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理论展望
(一)中国灯具文化符号的继承与创新问题的研究
灯具作为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符号,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经过岁月淘洗之后,仍然可沿袭、可传颂的文化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灯具这个既古老而又传统的图形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习惯性和浅表性的文化判断上,无外乎是图形语义对于即时语境的反馈,是一种对称性的信息反映,如将灯具图形装点为“福”或“吉祥”字或中国结等,就是对于传统信息的直接传递,亦是一种不需解读,不会误读的图形样式。这是一种基于信息对称的反映,在信息存储和交换、演绎的过程中,产生了顺畅的沟通结果,也是文化符号的贯通生活的典型。另外,灯具作为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符号养成的视觉经验,也会养成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懒惰情绪,可以这样理解,是长期养成的文化经验教会了我们识读这些信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识读的经验足够应付的时候,会不会成为我们创作的惯性,成为设计的教条,更成为创新的桎梏?
满足当下的设计?还是不断否定自我,不断创新来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际上灯具文化符号也需要始终保持着一种纯粹和跃动的生命力,持续着重复还是选择性升华,也就体现在创新上了。所以,灯具作为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符号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也将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