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炀 孙梦霞/湖南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一、前言
21世纪是属于创新创业的时代,各国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竞争点,在国际上展开着一轮又一轮角逐。习近平主席也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愈加严格,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踏入社会、职场的时候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思维。从国家到个人,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创新创业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政策取向,也成为许多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顺应时代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政策,也是迎合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而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加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本文进行了本文选取了湖南一所地方性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为例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改进,以期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理论的融合性转变,加强创新创业社会资源的整合,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及困境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基于地方性财经大学实证研究(湖南商学院),以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为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的认知、评价和期望,从中了解到目前地方性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现状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本研究最终抽取湖南商学院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设置情况、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经费投入使用情况、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情况,以及高校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一)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意愿强烈,但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不足
据问卷显示63.42%大学生普遍表示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其中8.66%大学生普遍表示对创新创业教育兴趣浓厚。问卷显示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上占比81.17%,呈现较高趋势,有86.1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自主创业是对自我的价值的实现,但也有46.00%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是对自我的不负责任。在学生对于创新创新活动的参与度的调查中,仅有32.35%不到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或者与创业相关的活动,68.1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接触过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二)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合理
据问卷显示,90.15%的学生表示学校层面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仍有94.59%的学生希望学校能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94.0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系统且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对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的调查中,94.37%的学生表示学校应提升创新创业校内导师能力和实战效果;在对学校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95.02%的学生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更加完善。近2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够充实,互动不够活跃,教学未达到应有的成效。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创业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高校必须要先确立一个明确的、详尽的培养计划与方案。(三)政府有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92.64%的学生基本同意国家出台的“双创”政策利国利民,7.36%的学生并未强烈体会到国家“双创”政策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带来的便利。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大重视,政府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发布和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措施,在创业,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关于微观层次的具体操作方面指导较少,且各个高校在具体的执行中标准不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四)企业自身资源、平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对校企合作度的调查中,81.71%的学生对于校企合作程度基本满意,18.29%的学生认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太密切,94.59%的学生认为企业应当向高校投入更多的相关资源,以助高校壮大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增强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加深校企长期合作。企业往往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和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专业人才的目标不一致,因此校企合作难免会产生隔阂、分歧,造成高校、企业在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方面的不对等现象,企业无法将自身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人才培养上也大打折扣。三、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性对策及建议
(1)针对于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意愿强烈,但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并行,因为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它不仅需要创业者具有一定扎实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创业者可以具有自立、自强、自制、勇敢、进取、创新等等个人品性。(2)对于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太合理进而影响学校及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整体这一情况。建议各高校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运用管理方格理论,对于高能力高热情的学生们给予重点培养,对于高能力低热情的学生们给予奖励制培养,对于低能力高热情的学生们给予相关知识方面的专业培养,对于低能力低热情的学生们给予恰当的鼓励以及知识培养。而且学校可以对特别突出的学生和团体提供项目支持,为突出的学生们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
(3)对于政府已经出台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但是各学校甚至各学生都不知道不了解的情况。各地高校应该落实到各二级学院和各班级各学生,积极使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而且不仅仅是要加大政策宣传,而且要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可以真正的了解到相关政策,在使各高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了解到政府关于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政府还应该将政策实施门槛降低,是学生们既知道了解相关政策也可以很方便便利的享受到相关政策,进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4)对于企业自身资源、平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一问题。企业和学校都应该积极互相合作保持积极的联系,将企业的资源与各高校的资源融合起来。同时,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企业与各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使得企业的资源平台可以得到有效利用,高校学生也可以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