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敬/嘉应学院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
(一)开展现状
在经济新常态下,根据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教育部把“创新教育模式”列为重中之重, 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核心任务,把 “拔尖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作为重大教育改革试点,明确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储备力量,在这个大背景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各高校陆续出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近几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存在问题
国内各高校如何系统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是个长期工程,需要专业师资队伍、健全的实践平台、完备的课程体系等协同配合,这些项目在探索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较为匮乏,对社会的观察力较为薄弱、缺乏实践和更深层次思考,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意向,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就业做准备,毕业出口单一。大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高、项目质量偏低,创业项目经营较为困难。
(2)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单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的讲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而创新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注重实践、注重技术和指导,任课教师大部分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和辅导员来担任,因此,讲授型教师要向技能型、实践型教师转变,重视实践和案例剖析,加强指导和提高深度。
(3)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各门课程和学分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校因为专业课程的安排,忽视了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设置,导致教学效果一般,这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利的。建议更多的高校校重视起来,从全方位考虑、从长远出发,开拓渠道、开放维度、系统综合设置课程,引导学生从机械记忆知识点中升华,敢于大胆创新,突破思维定式。
二、辅导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作用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处在上升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第一线,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最直接的启发者、宣传者、组织者、指导者,辅导员应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履行自身的职责,促进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创新创业的启蒙者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当着启蒙者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相处最多、接触最频繁的教师,也是最了解学生性格、最贴近学生的教师;在平时的招聘工作中也与企业交流最密切,最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成功企业的创业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创业成功的经验。辅导员更擅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梦想,启发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成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创新研究课题,使学生感受创业的魅力,积极解决问题。并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优秀典型模范,开展朋辈之间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梦想。(二)创新创业的宣传者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当着宣传者的作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下发了很多具体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创新驱动政策,并且是持续更新的,例如对创业学生帮助很大的创业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政策,帮助学生减轻创业负担,解决资金困难。辅导员是最先接触和了解这些政策文件的人,通过全方位宣传创新创业政策,例如政策宣讲会、专题讲座、动员大会、主题班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海报等方式,宣传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成果,宣传创新创业典型,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答疑解惑。(三)创新创业的组织者
辅导员是创新创业的组织者。当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启蒙和激发后,在创新创业政策和成果的宣传氛围下,创新创业的活动需要系统而强有力的组织,辅导员是其重要的组织者,是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纽带,承担着学校和学生上传下达的重要角色。辅导员应结合时代要求,执行和落实国家和学校下达的政策,掌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需求,开展学生相关的活动,通过搭建优秀的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校友作用开展“创业工作室”,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将创新创业项目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孵化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四)创新创业的指导者
辅导员是创新创业的指导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辅导员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指导者的角色,全方位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大学生普遍属于新生代青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几乎较少在社会上历练,缺乏实际的锻炼,辅导员应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创新瓶颈、创业困境时继续坚持信念,培养创新创业者果敢、创新,坚毅的精神。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家层面最新的政策法规,经常接触企业和创新前沿,更善于抓住新时代的脉搏,抢抓机遇求发展,针对不同专长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尽早确定创新创业目标、选择具体项目和途径、开展项目,在创新创业的途中从无到有、从开始到成功,一路指导、一同前进,指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三、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全国各大高校聚集和整合各种创新创业资源,搭建服务创新创业的平台,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新创业项目转化成果明显,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各高校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理念,注重建设自主性、体验式学习、实践观摩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创业导师资源,针对不同学院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体验型学习示范课”等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开展创意培训、创新创业理论讲座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堂活动。
二是广泛宣传普及活动。通过开展科普百科节、科技学术节、创业节,创意大赛、开展创业讲坛、创新思维擂台赛等品牌活动,推动学校大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活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盘活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重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创业基地为实践平台,教务处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动,对每一个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规范全程管理、实践基地孵化、创业导师指导,建立和完善从国家到高校再到二级学院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四是强化创新创业竞赛。坚持“以赛代练”,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专门安排相关部门和创业导师强化竞赛指导与培训,着力提升各项赛事的创业转化成果。依托“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综合类创新创业竞赛,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互联网等新兴专业类竞赛, 举办从校级到学院的科技竞赛,多方联动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
五是拓展创业实践。扩大创业实践,鼓励学生从学校中学、到校外中练、在创业中锻炼,重点孵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医疗等热门创业项目,为有创业意向和能力的学生开办创业精英班, 通过系统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组建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设立专门创业资助基金、建立学生创业基础等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掌握和提升创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