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芹/川北医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英语教学的重心也从老师教学为主,怎么教才更好转化到了学生怎么学,怎么学掌握的更好。英语的重心转变就是英语教学的一场改革,如何解决改革中的种种难题,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老师、学生、学校都是分不开的。教育部也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要求,尤其是听说能力,更是看重的重点,专门写进文件的重点、难点之处。只有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带动我国与外国的经济往来,贸易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社会才可以发展的更好。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英语的改革进程,是当务之急,也是目前面临的大难题。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于老师和同学都有相当大的压力,不仅仅是刚刚及格就能解决的,不但需要老师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论,还需要学生的配合,上课好好听讲,积极跟上老师的思路。两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进步,若是一方努力而另一方沉默,则不但不能进步反而还会退后。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自己,还有认真备课的老师,接下来将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课堂沉默的含义
总所周知,沉默就是指一个人不说话,一言不发的在那里,课堂沉默的意思就是说只有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没有对于老师所讲内容产生反应,就是在位置上坐着。总的来说,课堂沉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堂课上所有的沉默的场合,不管老师干嘛都是没有反应的,整个课堂都是沉默的;而狭义的课堂沉默则是说在老师提问或是讨论环节保持沉默,不会和老师互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反面的,课堂沉默还可以根据效果分成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积极沉默就是说不参与老师的互动环节,但是学生本身是在听讲,在思考的,没有走神或是干自己的事情,而是对于每个提问都有自己的思考;但是消极沉默则是反面的,就是完全不参与课堂,或是玩手机,或是走神,或是讲话,都是对于课堂本身是漠视的,不理会老师的讲解,也不参与小组讨论。这种沉默的课堂对于讲解老师是折磨,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也是不利于英语教学重心转移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是会给老师留下阴影。二、课堂沉默的原因
通过网上发放问卷,调查了500名大学生,男女比例1:1,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为了增强数据的准确度,笔者还访谈了15位西南大学的学生,并且找到了不同专业的12位英语老师了解情况,经过多重分析、研究整理,发现大学的英语有不同专业一起上的,也会有分小班教学的。第一种课堂沉默,数据显示有18%的表示自己口语不好,发音不是太标准,害怕被笑话,所以在课堂都是保持沉默;还有34%的人表示全英文的教学自己不敢兴趣,以后的工作、生活都用不到英语,学与不学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但是有0.6%的学生表示老师的发音、卷舌有一定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的性格问题等等,总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基础不同
大学的英语课堂可能是许多专业一起的大课,不同专业的关注度不同,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也就不同,大部分专业对于英语只有四级要求,大课就会有很多人选择不听讲而去刷题,但是人数过多,老师的注意力会被分散,部分学生就会走神或是玩手机,不会认真去听讲,所以整堂课都是沉默的,因为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学生出于要面子的考虑,害怕回答错误或是发音不标准而选择沉默;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看大家都没有起来回答而选择放弃。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课,大家的基础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有一部分同学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比如一个基础好的同学坐在了一群基础不好不听课的同学之间,可能会被影响从而课堂沉默。(二)不感兴趣
一部分同学对于英语是无感甚至是厌恶的,所以对于英语课的态度也是很随便的,上课都觉得是给老师面子,所以对于课堂上讲的东西都是爱搭不理的,对于老师的提问都是保持沉默的态度。(三)老师发音不明
并不是所有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是外教或是出国留学回来的,有些英语老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来教学的,有些甚至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自身对于英语的发音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或是对于某个复杂语句的理解很费劲,不知从何入手,从而给了学生一些不美好的英语记忆,进而不喜欢课堂,整堂课都保持沉默。或是老师发音不标准还很喜欢阅读英语,会给学生造成不适,不愿意在课堂保持上课的热情,沉默以对。(四)老师提问不恰当
学生的课堂表现直接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挂钩,尤其是现在的互动式教学,更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入,但是一旦引入不合理,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比如:老师提问的问题过于困难,学生的水平根据回答不上来,就只能保持沉默;或是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惩罚,站立上课或是一顿讽刺贬低,会给学生很重的心理压力,到最后都不愿意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采取冷漠沉默的面对,挨到下课时间;或是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水平远远低于大学生,学生也会不乐意起来回答问题,因此,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的提问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于难,也不能过于简单,符合课堂内容和大学生水平。除了上述问题,老师对于回答者的反映也直接影响着同学们对于课堂的回应,比如说,老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但是却对学生的沉默不能接受。或者老师提问后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是对的,但语言形式或发音可能有错误,老师就会不断地纠错,甚至有时会嘲笑,学生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从而不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