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堃/遵义师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完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发展,进而提升我国自主创新创造能力是目前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领袖,是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曾经说道“对于科学我是外行,但我是热心科学的。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2]。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同志依据当时特定的科技和社会背景之下提出来的,其科技思想体系是在长期的实践检验中逐步完善的,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发掘和学习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他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文中写道“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凝练和升华马克思的思想,并实事求是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艰巨的任务,他大力支持科学家和科学工作,明确指出通过科技力量来推动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春天,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时至今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仍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问题的指导思想,也是在各领域国际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角色转换的力量源泉。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5],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没有教育做科技的后盾,科技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把从事教育工作的与从事科研工作的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同样的重视。”[6]正因为科学和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了教育和科技在实现国家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中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力争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发展教育和科技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只有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的发展才能焕发勃勃生机,经济、社会、民生才能蒸蒸日上。三、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高校既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发展科技的优良场所。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出自于高等院校,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尚不发达,科研能力和科技水平总体不高,邓小平同志仍然前瞻性地指出高校要在科技发展中的发挥巨大作用,并提出要求“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7]他对高校,尤其是重点高等院校在科技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长远而深刻的认识,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科研水平的提高,深挖科技发展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只有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进而实现它的价值和意义。反之,也只有实践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重大作用,他要求“科学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大的企业都要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有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每个部门都要进行科学研究。”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推动科技的发展,只要企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该思想不仅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无论在自主知识产权还是在专利申请数量都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