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以“工匠精神”来寻求发展与突破,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砒柱,更需要带头做表率,将严谨坚定、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在全国坚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共产党员也更需要以“工匠精神”来磨砺党性,增强党性修养。磨砺党性即要坚定信念、精益求精,又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更要对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工匠精神”,明确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应遵循的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在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党员干部也需要这种勤劳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以工匠精神磨砺党性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对我们党来说,大多数党员是党的组织成员。我们的时间,而不是只需要每方中间的政治和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持目标和信念,遵守党的纪律和党的政策精神,纪律,做政治合格的党员,更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揭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张像雷锋一样螺丝的一场革命,就像普通岗位上的什川香“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这些精神与工匠精神是一致的。工匠精神与革命精神的统一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不断提高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作为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积极性,而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一招鲜”的能力;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这一切都要求“革命与技术”的统一和工匠精神的统一。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中,我们将面临经济、技术、质量等各方面的挑战。特别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要有一丝不苟、奋发有为的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待。
(二)党性素养的内在要求
1、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否干好,态度是关键。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满足于当前反腐斗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满足于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就懈怠,就认为可以一劳永逸了……我们不能让这些念头成为勇往直前的“绊脚石”、“拦路虎”,要有“精益求精”的意识。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绝不能为了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满足现状,要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习工匠身上精雕细琢的优秀品质。要把“精”字当头——工作中不仅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飞跃,要居安思危,并做到未雨绸缪。只有始终胸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才能把工作做精做细,实现“质”的飞跃。
2、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
工作能否干好,作风是保障。作为党员干部要避免抓政策类、决策性、显政绩的“大事”,而忽视身边群众生活中所谓的“小事”,这无疑是一种脱离群众的表现。要时刻谨记群众之事无“小事”,从根源上把严关,避免出现工作不严谨、缺乏责任心的现象。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由于长期与群众打交道,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能否妥善处理好群众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不仅能够反映出为政者执政水平的高与低,工作作风的实与虚,还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心怀“匠”心,善于从细节、小节入手,领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神实质,做任何事都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3、要具有坚定的信念
工作能否干好,信念是支撑。任何事业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亦是如此。虽然当前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凝神聚力,投身改革发展大局,但是也有少数干部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在困难面前,打起了“退堂鼓”,丧失了前进的信心。我们要坚决杜绝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别赋新篇等不良作风的产生,同时要积极开拓“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干到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境界和胸怀,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
4、具有勇于超越的追求
工作能否干好,追求是动力。我们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自我调适、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环境。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表率和楷模,其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超越。我们应常怀进取之心,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加强能力建设,既要勇于纵向与自己比,看是否每天都有超越、有进步,把不断超越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也要敢于横向与身边涌现出的“模范”“标兵”看齐,做到见贤思齐。努力提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的能力素质,做到思想上不断超越、能力上不断超越、意识上不断超越。
5、贯彻“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执行力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就学校党员而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设计和谐教学课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和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家庭和社会更和谐,从而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和谐的和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