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群/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学前教育从事者素质和能力的关注。在2010年11月印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尚不能适应多元化办园体制的需要”,“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培养合格幼教师资”。幼儿歌曲伴奏作为幼师应该掌握的五大技能之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师,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学校转型主要在于培养目标的建立,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依托于课程的设置。《幼儿歌曲伴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在我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展和发展本学科建设,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幼儿歌曲伴奏能力成为迫切的课题。
一、本课程教学的背景
(一)学生层面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在钢琴弹奏方面几乎是零基础,在大一上学期学习了《音乐基础》、《钢琴基础》课程,对乐理知识有所了解,也掌握了一些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但是由于功课繁重,加之生理因素,总体上乐理知识学得不透彻,钢琴弹奏技能不够深入。而儿歌伴奏属于即兴伴奏范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弹奏技能,对和声知识、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二)课程设置层面
本课程是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学科,总学分为1学分,一学期安排16节课,理论授课和实训操作各占一半课时,并采用大班式集体授课的形式,在每一节实训课上,几十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指导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而作为一般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授课的器乐类课程,教学时间不充裕势必会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二、应用型课程实施途径
(一)结合人才方案,重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音乐教师,而是培养基于学前儿童保教需要熟练运用弹唱技能的幼师。因此在教学过程,应针对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弱化甚至删除过于专业的重难点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因人而异有差别的指导。比如调性转化、离调等知识点,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儿歌伴奏实践中鲜有涉及,可略过该知识点;又如在伴奏音型的选择上,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无需掌握过多的伴奏音型,只需掌握常见的分解和弦音型即可。(二)利用教学迁移,连接相关的课程。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0 世纪以来教育心理学家关于学习迁移的研究,就是通过设计两种学习情境,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迁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过的乐曲作为切入点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和自我创新,并加以应用。如:以幼儿歌曲《买菜》为例,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提前让学生复习《钢琴基础》课程中学过的乐曲《青蛙合唱队》和《拜厄101.80》,要求能够熟练地弹奏乐曲。
(2)引导学生对两首乐曲进行分析
①在《青蛙合唱队》的上半段中,左手音型有何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半分解和弦的特征)
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弹奏半分解和弦,可以产生哪些音乐感受?(引导学生归纳不同力度、速度弹奏的半分解和弦可以适用于哪些不同情绪的音乐)

③在本曲的末句,左手采用了何种伴奏织体?(引导学生思考省略三音的柱式和弦的应用)
④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弹奏柱式,可以产生哪些音乐感受?(引导学生归纳不同力度、速度弹奏的柱式和弦可以适用于哪些不同情绪的音乐)

⑤右手用何种方式刻画了哪两种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音区、不同力度对刻画音乐形象的差异)

⑥《拜厄101.80》中,右手应用了何种方法,对音乐的情绪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倚音的表现力)

⑦引导学生从情绪、结构等方面对幼儿歌曲《买菜》进行分析,写出和声,并将《青蛙合唱队》《拜厄101.80》中的伴奏织体和技巧应用到本曲的伴奏编配中,写出伴奏谱,用适当的速度和力度自弹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