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我国的传统音乐发展已经沿续了数十年的发展,当前在世界音乐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十分让人惊叹的成就。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当前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中国音乐家在音乐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也应当更注重对中国当地的大众传媒音乐进行分析,并依据中国听众的情况开展新型的音乐传播。
一、当代大众传媒对我国音乐传播的发展影响
(一)提倡自然,与民族音乐交集较少
大众传媒音乐在我国二十世纪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只有改革开放以来才是大众传媒音乐在我国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大众传媒音乐在我国出现之初,音乐作品以音乐歌曲与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内容为主,自电影音乐素材可以发现,当时的大众传媒音乐提倡自然,而且与民族音乐交集甚少。我国在建国之后成立了一定数量的音乐院校,而大众传媒音乐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而因为“左”倾思想的存在,制约着大众传媒音乐的发展,因为理解大众传媒音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大众传媒音乐在我国发展道路并不顺畅,但大众传媒音乐此阶段与民族音乐出现了初步融合的迹象,如歌剧《江姐》就是大众传媒音乐与民族音乐融合的表现。音乐随着中国音乐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二)融入东方特有的音乐元素
改革开放以来,为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大众传媒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大众传媒音乐此时得到了极大创新,并引起了专业领域的普遍关注,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大众传媒音乐家,并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得了较高的奖项,由此引发国际声乐界的重视,我国音乐家在表演大众传媒音乐时融入了东方特有的音乐元素,得到了国际专业人士的高度赞扬,推动了我国音乐的稳定运行。二、引入大众传媒音乐技巧,发展数字化的大众传媒音乐
(一)在中国引入大众传媒音乐,要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做好传承
大众传媒音乐要想在我国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要吸收各种音乐之长,而不能一味模仿与复制,大众传媒音乐不但要融入中国音乐强调的“字正腔圆”,而且也要沿续传统大众传媒音乐的优点。要想促使大众传媒音乐进入我国音乐中,就要大胆吸收民族演唱音乐特色,实现大众传媒音乐技巧与民族风格的密切融合。音乐指的是歌手表现音乐的特点与吐字发声的技术,音乐中含有技术元素与文化元素。二者应该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风格指的是歌手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音乐特点与个人魅力。但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音乐应该服从于风格,而风格是否可以得到弘扬则取决于观众的态度,因此需要不断地经过实践来检验,从而不断的充实与发展。
(二)培养高素质声乐人才,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
要想使音乐展现中国特色,就是在大众传媒音乐中融入中国元素。大众传媒音乐对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吴碧霞则在演唱中有机融合了音乐与民族二种音乐,并一举获得了成功。大众传媒音乐与不同音乐的深入融合将会使音乐中的发声技巧更合理,展现更多风格。大众传媒音乐的发展得到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认同。如我国秦腔,因为其根植于黄土高原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而表现为一种高原特有的唱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秦腔与当代青年的审美需求出现了较大差异,为了促进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对传统的秦腔艺术进行创新,而之前表现秦腔的演员需要逐步接触到当前流行的大众传媒音乐,尝试用放松喉咙的音乐技巧可以让当代青年更快的适应、更好的表达大众传媒音乐。
在大众传媒音乐的实际表演中,表演者的气息调整、声音调节都是需要整体改善的,而在练习声乐的时候应用的方法大多都是相似的,都要求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状态。在这方面大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相似,大众传媒音乐与民族音乐是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融合的。
而大众传媒音乐之所以能够促进我国音乐的稳定运行,在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越来越广泛。汉语的传播和汉文化的传播,体现了中国大众传媒音乐的“字正腔圆”。大众传媒音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性音乐,这也是近年以来我国大众传媒音乐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发挥数字化的优势,强调表现中国作品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大众传媒音乐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老一辈的歌唱艺术家的贡献。老一辈的歌唱艺术家十分注重国家民族音乐、大众传媒音乐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方面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大众传媒音乐在当前时代的独特意义及重要性,大众传媒音乐也应当发挥其数字化的优势来展现中国作品。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不同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大众传媒音乐在当前时代有着无限的生机,其发展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十分强势的发展。在我国不同的时期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大众传媒音乐家,其致力于研究中国作品,并用更为新颖的方式和途径来走向世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