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毅/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一、国语教学在新疆职业院校的地位
新疆的职业教育作为新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获得某种实用技能,在学生学习技能之前,必须要学好国语。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国语教学,对新疆职业院校的国语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深深感受到,国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好各项技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职业教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强调实践性,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实践的结合,讲与练的结合”因此,“高等职业国语语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注重培养通才型、创业型人才,注重‘能力本位’、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可以说,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实际应用的能力不仅是国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也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职业院校母语非国语的学生进行国语教学的文化建构研究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二、新疆职业院校国语教学融入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关系到新疆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通过对相关论著的研读以及多年的语言教学经验积累,发现语言教学中对文化的教学不可缺少。只有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了文化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文化,只有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才能将语言与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提升学生的国语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认同中华文化。在论文《建立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立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中均持语言中渗透文化这一观点。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要进入课堂,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这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提出的要求。新疆职业院校的国语水平一直是制约提升职业教育教育水平的一个方面,因此,将中华文化教育融入国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将更易于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经典,通过中华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四个认同的理解。
那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国语教学中,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通过与多位资深国语教师、学生座谈等,同时秉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对新疆职业院校国语教学如何融入中华文化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三、新疆职业院校国语教学融入中华文化教育策略研究
(一)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教师知识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可以从学校层面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从经典美文中领会各类优秀文化,发现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将此种文化精神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语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语水平。除了学校的组织外,教师要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要从主观上认识到学习传统经典的重要性,将学习贯彻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可以以系部为单位,也可以组织全校同学开展中华诵读第二课堂活动。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有责任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我们身上传承和发扬,可以利用一切时间带领学生们去感受、去诵读、去积累。各系部,可以积极发挥学生会和团委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这样,既可以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学院可以在周末播放爱国影片,在娱乐中,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可以在节假日放假前,开展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节日的理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比如,端午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个有意义的主题班会。谈谈同学们眼中的屈原,谈谈我们要怎样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如何传承这种爱国精神。老师可以在布置课本作业的同时,布置学生课下去阅读经典,组织学生将课下阅读的经典与班级同学分享,以此达到课内与课外、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国语水平。可以利用班团组织力量,开展兴趣小组。组织和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区、到社会中去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社会各阶层共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不但学生自身的国语水平提高了,还锻炼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