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源/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最直接地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洛阳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习总书记强调的“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果。孟津县师庄村,现为师庄社区,位于孟津县与洛阳市区交界,现已完成村改社区。师庄村由村到社区的变迁同我国大多数农村存在共性,对其变迁后后续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大部分村改社区来说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源于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由城镇化发展而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的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并作出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基础扬弃和超越,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促进城市集群化、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方位提高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走科学发展、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二、师庄村的概况及变迁
洛阳市孟津县师庄村,现为师庄社区,据笔者的实地调研,拆迁改建前,师庄村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村子占地200亩,全村共221户,821人。农业上,亩产均千斤左右。畜牧业上,养猪为主,养猪户24户。教育上,全村仅有小学一所,附近无初中高中。经济上,个体企业3家,商业以小商铺为主,且数量较少。医疗上,村附近没有医院,只有卫生所等。2013年,师庄村城镇化建设开始,到2017年6月完全完成村改社区改建,正式改名为师庄社区。通过笔者的实地调研,现对师庄村村改社区的前后,从全村人均年收入、全村家庭汽车保有量、人均耕地、养殖户数、附近学校数、附近医院数、是否临近商业区7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在师庄村村改社区后,全村人均年收入与全村家庭汽车保有量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尤其汽车的数量是跳跃性的提升;人均耕地大幅减少,养殖户数变为0;教育层面,村改社区后,不再是只有村里的一所小学;医疗上,师庄社区临近孟津县设施最完善且支持农村医保的公疗医院;商业上,曾经的师庄村里和附近只有比较小的商铺,现在的师庄社区,临近商圈,且在政府的未来规划中毗邻新的商圈。毫无疑问,师庄村村改社区后的变迁是颠覆性的,也代表着师庄村作为洛阳市城镇化一部分的成功转变。
三、师庄村村改社区后的优点
由上文师庄村的变迁可以看出,村改社区后,一部分改变对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心态上十分的有益处,笔者通过进一步的访谈调研,认为师庄村村改社区后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村民的幸福指数提升
由上文表1可以看出,全村人均年收入与全村家庭汽车保有量有了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合理地拆迁赔偿安置政策投入力度较大且落实到位,且据笔者的访谈调研,村民基本上对当地政府赔偿安置政策的执行比较满意。村改社区这一过程客观上使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增加。(二)村民的买房压力减缓
村改社区后,师庄社区每户都能由之前宅基地面积分到3-5套的楼房,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村里的年轻人。当下,“买房难”依旧是年轻人的最大压力,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初始目的在于买房,现在村改社区完成,并且新的师庄社区在洛阳市未来的商圈规划内处于重要位置,村里年轻人既可很好地照顾家人,又可更便捷的去工作,为家乡做出贡献。(三)村民可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师庄村村改社区后,一些短板得到了补足,社区临近省级重点高中,以及中学与小学,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均可以更方便的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社区临近支持农村医保的医院,老人们看病更加便捷,且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总之,村改社区补足了一些短板,使村民们得以享受到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表1 师庄村村改社区前后情况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