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清/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的最基本单位,不仅是党全部工作的主要战斗力,更是党执政力量的最低保障。高校基层党建是基层党建特殊组成部分,其组成单位——高校基层党组织,集知识高度密集、人才高度云集、信息高度聚集的优点于一身,在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对高校基层党建十分重视,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广大高校负责人普遍认为,这为未来高校党建指明了方向。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又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社科院新媒体蓝皮书发布第9次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 也表明,新媒体的发展不仅限于媒体融合,更侧重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网络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与新媒体已经被视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强力助推器。2017年以来,新媒体平台正能量宣传效果显著,舆论反响积极热烈。广大网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热议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央和地方媒体、各级政务新媒体矩阵成为新闻宣传和网络正能量传播的主力军。
高校基层党建如此重要,新媒体又有如此神力,是否能为高校党建所用,我们作一探讨:
一、新媒体进入高校并得以蓬勃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即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报纸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网络基础建设在我国高校已普遍存在:(1)由校方建设的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平台,学校网站,官方微博,校园论坛……是广大师生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之一。(2)由赢利性组织精心打造的网络型商品,如微信,QQ,YY,MSN等聊天工具,微博,朋友圈,游戏社区……则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悄然打入学生日常生活。(3)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更使学生对手机爱不释手。微信小程序、手游、H5、短视频(快手、秒拍、美拍、头条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梨视频……)等在学生“有机一族”里,已是不可或缺的必备运用。新媒体,遍布于高校学生生活,已形成无孔不入的格局。若高校党建能充分运用新媒体这把利器,以春风化雨的态势,对学生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理论渗透和观念改革,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高校基层党建需要重视新媒体
(一)被寄予重任,高校基层党建需新媒体“为虎添翼”
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建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高校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不仅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走在前列,而且要在理论创新、思想引领、价值创造上走在前列,切实承担起学习、研究、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国家党建需先夯实基层党建,高校基层党建具有不可替代性,应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为充分发挥高校基层特定作用,高校基层可以巧借新媒体。中共中央组织部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表明,全国党员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493.7万名,占49.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92.2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4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校党员队伍已成为党队伍的主力军,并且发展势头强劲,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继承和发展高校党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不断创新和丰富高校党建有效管用的新方法,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以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质环境,妥善用好新媒体,做好宣传交流。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云处理世界,通过新媒体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从而更有成效地提高自身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