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燕梅/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加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教育环境发生了转变,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二、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工作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来自全球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将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构成冲击,加大了大学生思想腐化的风险。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对各种腐化思想的防御能力。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价值教育面临的问题
网络文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态势,网络的开放性突破了传统疆域的限制,加快了不同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交融和碰撞,给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带来挑战。1、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
网络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学生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信息,思维更加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2、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网络环境下,社会中各种思潮在向高职院校大学生展开着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择业现实问题,随时在关注自身发展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因此,大学生更加关注物质生活和现实生活。近年来,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流渠道,各种拜金主义和炫富心理影响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3、个性化价值取向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全球各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较为强势的自我认知,尽管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大学生依然秉持着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为严重,强调个人的存在感,奉献意识单薄。
(二)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1、道德认知的迷失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阶段,对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思潮尚缺乏理性的甄别能力和认知。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造成大学生负面能量的积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刺激,产生自私自利的思想,进而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的迷失。
2、道德情感的冷漠
互联网环境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网上的交流,极大程度的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但是,网络环境也暴露出自身的弊端,网络环境构建了交流的虚拟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进行着隔空对话,进而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情感的淡漠,对现实社会缺乏情感的融合。
3、道德行为失衡
互联网环境造成了大学身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产生,导致社会公德认知的缺失,嫉妒、怨恨心理严重。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有10.5%以上的大学生曾经通过网络发表过攻击他人的言论,30.2%的大学生表示产生过类似的意愿。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开放了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利,也滋长了攻击行为的蔓延。
(三)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性犯罪心理的产生网络环境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渠道的同时,也给色情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尤其近年来网络直播成为网上新生事物,引起很多大学生的兴趣,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这些网络直播和视频聊天常常演变成色情传播的途径,对大学生思想进行侵蚀,尤其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的时期,当生理需求突破了心理和道德防线,很容易误入歧途。
2、暴力心理的产生
网络环境为网络游戏和网络影视提供了发展的沃土,有些网络游戏和网络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仇杀。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无法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逼真的画面和情节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诱发大学生产生暴力犯罪的心理。
3、欺骗心理的产生
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隐藏自身的信息,具有较强虚拟性和隐蔽性。正是基于这种网络特性,导致一些青少年进入到网络虚拟世界中,通过网络营造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自我,利用网络的身份获得他人的信任,在没有触犯法律情况下,形成欺骗行为。一旦触及法律红线,将成为网络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