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一、前言
高校钢琴教学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素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许多高校的钢琴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比不科学,老师无法和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使得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掌握钢琴演奏技巧,老师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造成实际的钢琴教学效果不佳,降低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为此,必须要对高校钢琴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提出了“教、学、用”整合的钢琴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加强高校钢琴课程的创新教学,促进钢琴课程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钢琴演奏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二、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一)钢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许多高校的钢琴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初始阶段,老师一般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学生在课堂先仔细观察老师的演奏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后,老师让学生自主进行钢琴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老师带领的学生人数较多,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演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进步较慢[1]。在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培养的人才也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要加强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二)未充分重视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
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综合素质优异的专业人才,保障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但是许多高校在开展钢琴教学时,老师没有意识到确保教学内容实用性的重大意义,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学大纲以及考试曲目进行,使得学生很难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也不能够拓展学生的应用水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社会环境[2]。三、基于“教、学、用”整合的钢琴教学改善策略
高校钢琴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不断的对现有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反思,精准的察觉出现有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困境,紧随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强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为了更好的提高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将“教、学、用”教育思想进行整合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钢琴作品的分析与学习中,进而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及应用水平。(一)“教”
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中,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准则为学生做好表率。教师要时刻秉承“爱、活、严”的教学准则,“爱”表达的是老师要对学生呵护有加,给予学生生活与学习上的关心;“活”表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严”表示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采用一丝不苟的精神教育学生[3]。老师利用有效的“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钢琴演奏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钢琴老师先进行自我演奏,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课堂教学内容及要达到的标准,让学生在进行自主练习过程中更加的有目的性,有助于改善学生钢琴练习效果,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此外,老师还要多多鼓舞和引导学生开展钢琴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热爱上钢琴学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钢琴教学中。
要建立精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大纲内容[4]:首先,以钢琴发展历史上的五个典型时代及其钢琴代表作为教学内容,依照从易到难的原则优化教学大纲;其次,将钢琴演奏理论知识与实际表演技巧紧密融合;最后,规划多种类型的钢琴练习曲目,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相应难度的练习任务,从而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开展钢琴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钢琴知识与演奏技巧,同时也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内化。老师可以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钢琴教学改革中,建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在老师的引导和辅助下提高对钢琴演奏本质的领悟。老师还可以加强对钢琴作品创作背景、历史特色以及作者情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