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铃/玉林师范学院
一、前言
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更好更快地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能够汇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增强乡村振兴活力和动力,引领乡村文明,推动乡村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二、新乡贤文化的内涵及政策背景
乡贤,是指在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被本地民众所尊重、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贤人。唐代《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2]自古以来,乡贤在我国农村自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4年9月,在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了“新乡贤”的概念: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是“新乡贤”的主体。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3]。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更要积极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广西北流市着力做好乡贤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文章,激活传统乡贤,从不同行业群体中发掘新乡贤,吸引大量新乡贤带着技术、资金、经验、人脉回归故里,回报家乡,共谋发展,北流市新乡贤文化蔚然成风,成为全国第二个“中国乡贤文化之乡”。
三、新乡贤文化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北流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当地的乡贤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培育引导新乡贤在文化传承、公益慈善、创新创业、和谐建设等领域发挥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而言,北流市新乡贤文化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一)打造文化传承平台,提升乡贤文化引领示范作用
北流市充分挖掘古今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古今乡贤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充分挖掘古贤和今贤的事迹。如北流市积极宣传推介清代嘉庆年间进士李绍昉、著名国学大师陈柱等文化名人典型,加强对其人生事迹的研究和阐述,弘扬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文章著作,增强古乡贤的影响力和示范引领力。二是对历史传统风貌、古代书院进行保护和修缮。如积极组织乡贤人士通过捐资,对马白镇扶阳书院进行修缮,重新打造成为北流市著名文化景点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又如对六靖镇社垌谢氏宗祠进行修缮,融入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传承家风家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领地。三是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黄恒荣在家乡兴建广西首家个人投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颍川庄文化园,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慈孝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北流市积极培育“玉商新乡贤”群体,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家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乡贤队伍,最大限度发挥新乡贤的力量。2011年北流市成立“在外商家人士创业促进会”,在外商家先后在北流建立了广西铜石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宏邦食品公司、北流市大同果业公司等100多间企业。其中,新乡贤黎庆宏回乡投资筹建“广西宏邦食品公司”,带动当地村民通过种植百香果增收致富,使百香果产业成为北流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精准扶贫优势产业。顾家龙在新荣镇扶中村投资创办伟民有机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区,实现村里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龙海盛大力支持北流市“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市)”创建工作,投资4亿元发展铜石岭旅游,把铜石岭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了大批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三)打造公益慈善平台,激发乡贤爱心慈善力量
北流市设立了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奖学助学协会、义工协会、志愿服务社团等公益机构或平台,组织成功人士、爱心人士以及各类投资兴业的企业带头人,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北流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是广西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县级慈善基金会,设立了“冠名慈善专项基金”“慈善专项基金”等形式,吸引大量当地新乡贤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新乡贤积极投身爱心助学,如新乡贤李向东捐赠1000多万元建成侯山天美小学;龙金海、李运荣分别捐赠500万元、2380万元建成云罗小学、西山小学。(四)造和谐建设平台,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北流市积极建设乡贤文化公园,打造乡贤文化长廊、乡贤榜,在公共建筑、文化景观中碑刻乡贤人物形象和事迹;搭建乡贤文化课堂,邀请新乡贤走上讲台,讲解家规家训、传播先进知识、传授现代技术;开展乡贤好人评选活动,营造人人学习乡贤、人人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北流市乡贤文化、好人文化日益盛行,成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广西道德模范培植最好最多的县市。总的来说,北流市新乡贤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空心化”导致本土乡贤的流失,新乡贤群体中大多为对乡土文化有情怀的退休人士,缺乏年轻化的传承载体,导致乡村振兴缺乏生机活力;部分传统村落、古建筑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部分民间技艺缺乏传承者,乡贤文化的精神和薪火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新乡贤的道德引领力和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新乡贤没有在思想道德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