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小璐/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与平台支撑,在此背景下,多元化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日益激烈,多种文化思潮并存的状况成为了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新常态。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而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推动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则是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文化”环境下对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的必要性
从整体来看,虽然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出了积极健康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引导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机构与政治体制的变革都对社会大众所具有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影响,艰苦奋斗的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奉献主义精神等在部分社会群体中呈现出了逐渐淡化的发展趋势,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倾向则为这一部分社会群体带来了较大冲击。二、“互联网+文化”环境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
从“互联网+文化”环境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来看,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改变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环境,同时也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与时代发展,在对新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做出全面认知的基础上,为党建工作优化策略的探索提供依据。具体而言,“互联网+文化”环境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带来了冲击。互联网是西方国家开展文化输出、价值观输出的重要载体,而无论是文化输出还是价值观输出,往往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与渗透性,在此背景下,包含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互联网文化内容会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甚至意识形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员价值观念中的主导作用产生冲击;其次,互联网文化弱化了高校党建工作者的权威性。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此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已经不在明显,这导致了高校党建工作者不再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党员接收党建信息、进行答疑解惑的唯一来源,进而导致党建工作所具有的影响力与权威性被弱化。从“互联网+文化”环境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来看,首先,“互联网+文化”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具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虽然互联网文化中的糟粕信息会对大学生群体、党员群体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互联网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却也能够发挥出丰富党建工作资源、提升党建工作成效的作用,为此,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对互联网文化进行辨证的看待与谨慎的选择,从而为高校党建资源的拓展提供助力;其次,“互联网+文化”环境能够强化党建信息的传播成效。对党建信息进行宣传,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则能够有效提升党建信息传播速度、拓展党建信息覆盖范围、强化党建信息传播中的互动性,从而在提升党建信息宣传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党建信息所具有的吸引力与渗透性;最后,互联网能够强化党建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有效优化党群干群关系、促使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各方主体能够具有平等地位,这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党建工作关系,而且对于获取党建工作反馈信息、为党建优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由此可见,“互联网+文化”环境促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文化”环境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明确“互联网+文化”环境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文化在优化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更高的适应“互联网+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