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忠 蔡 虹/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当前形式下,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传统知识、专业培养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工作,真正实现以美育人的目的。以美育人简言之就是美育。主要是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借助相应的审美活动,并借助这一活动,达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功能,最终达到美化学生的心灵、改善学生的行为的目的,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融入美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并将其渗透在高职院校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可以说,在当前背景下,将以美育人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必然要求。在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校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还要重视学生心理、思想和审美教育,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是促使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格,并帮助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对“真、善、美”拥有一个高度的认识、理解,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情操、能力和行为等,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3)是实施美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但是在相关调查和研究中,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如:审美情绪不高、审美内容低俗等。鉴于此,全面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三、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融入美育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中,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就目前而言,在高职院校中,以美育人却逐渐陷入到困境之中,甚至一度出现了边缘化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其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常常将学生的技能教育作为重点,认为只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就能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找到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设立了美育的相关课程,但是仅仅将其作为选修课进行处理,并未专门的教研室、教育领导组织等,无法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需求。(二)师资队伍素质较低,以美育人结果欠佳
在高职院校以美育人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以美育人的效果。具体来说,在进行以美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美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里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中的美育教师,无论是在艺术绣上上,还是在教学能力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以美育人的效果[2]。四、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一)重视“以美育人”,并确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对“以美育人”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以美育人”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明确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讨、确立“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针对这一点,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将以美育人的理念与学校的职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全面加强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具体来说,在确定“以美育人”教育模式的时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1)以学生的文明教育作为基础。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领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行为举止、高雅的审美情绪等;(2)落实艺术教育。切实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艺术教育,引领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在高职院校的“以美育人”教育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完美的人格,以促使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