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青海师范大学
一、文献综述:“核心素养”界定
(一)横向研究综述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义,各个国家都根据自身国情,社会发展需要开发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质性研究分析各国核心素养异同,得出各国提出核心素养的立论基础各不相同,OECD、美国、新加坡是以社会发展的角度制定核心素养,日本与我国相同,基于学生的发展提出核心素养,而UNESCO则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基于不同的视角,美国和新加坡对于核心素养的考虑多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挂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设定的核心素养在学校内较容易实施,具体内容详细。由此可见,各国核心素养都旨在培养人的发展,但其中又有许多不同,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思路,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二)纵向研究综述
笔者从CNKI数据库检索文献观察分析出: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检索从2014年~2019年的文献得出,与此相关的文献共有32,930条,核心期刊占4759条,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以单个年份为单位,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了学者对于“核心素养”的主要研究倾向以及从每年的发表数量来看“核心素养”得整体研究趋势,得出自教育部2014年明确发布相关“核心素养”学习的文件之后,学者及社会各界对于“核心素养”研究至今仍是热点话题。2016年至2018年的增长数量呈直线递增状态,2018年至2019年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仍然是稳步提升,从2014年的111篇至2019年的12528篇总数量增长了100倍之多;而在这大量的研究当中笔者再以“核心素养”研究方向为基准,研究出“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类(7400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类(4587篇),课堂教学相关篇(2866篇),以及课程标准(924篇)等主要方向。可以看出,对于“核心素养”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而教师对于人才培养及教学过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则显得十分重要。二、我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通过对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培养,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来分析未来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向。“核心素养”要求下对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科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展开了具体的要求,横纵向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维度尽管做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其所表达的内涵存在很多共同点。课程遵循的理念还是课程追求达成的目标,都集中强调了几个概念:(1)立德树人是学生培养的根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英语教学的基石,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是养成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英语学科教育的目标最为根本也最为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2)德行作为根本,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例如学习能力、诸如信息处理能力、反省思维能力、沟通协同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英语学科则是依据语言的跨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辨别优秀文化的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达到日常交际的能力。(3)英语学科依据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了解英语学科的独特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语言了解其他国家优秀文化,能达到利用语言达成了解、学习、接纳语言之间的异同,以此培养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肯定自身的价值。在这里需要区分的是“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笔者看来,“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犹如树干与枝杈的关系,二者同根生长,“学科素养”丰富了“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根基。“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学科素养”作为枝杈其发展不能过于“自由茂盛”,与“核心素养”树干之间需达到平衡,绝不能够出现“枝大于干”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