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未 王建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廊坊师范学院
国内关于临空经济发展的内容,路径,影响和意义等资料非常丰富,学者呼吁提升语言服务环境来对接临空经济建设,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软环境。国内关于语言服务环境的研究和具体领域和学科相关,但将一线城市作为语言服务环境主要研究对象,并未产生对应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的系统理论,方法和研究综述。
京津冀协同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廊坊作为新兴临空经济城市,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有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但仍需重新审视展现该地区的语言环境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对接临空经济要求系统建设语言服务环境。
廊坊临空经济的大范围讨论始于2013年廊坊市政协六届第二次常委会议召开。大会共征集发言材料110篇,归纳为10个方面,共34条,这些发言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对临空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廊坊双语语言服务环境建设发现,廊坊的双语语言服务环境建设以汉语为主导语言,英语为第一辅助语言;从服务环境双语覆盖面,翻译质量,便利程度等角度发现双语服务建设与临空经济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亟需提升双语语言环境建设对临空经济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一、廊坊临空经济城市双语服务环境建设层级规划
从宏观来说,语言服务从语言经济角度来讨论语言规划理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并管理语言市场。一般来说,国家和国家授权的学术机构或团体,实施语言规范和管理。规划机构一般指当地的政府、教育、经济或语言权威。全面研习《廊坊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发现,其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内涵丰富,根据临空经济对双语服务环境建设的要求,廊坊政府部分可以:(1)加强管理语言资源,可以从对外辐射影响较强的临空服务区和市中心开始,调研其双语语言资源应用情况。(2)科学规划临空语言经济,加大政策支持语言产业学理探究,加大语言规划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可加大校企合作参与廊坊双语语言服务环境建设。并出台相应条例规范管理语言服务市场。最终达到服务于临空经济的目的,并实现双语语言服务环境质量跨越式提升。
每一种语言规划都与其实施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可按照环境的不同将规划分为各种层级。语言政策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的政策,微观的语言规划活动更为常见,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想要细分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机理和动因,个人、集体和国家在语言规划过程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那么我们可以将廊坊这样的非一线小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建设视为一个多层的洋葱,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个人均不同程度参与到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发展和实施过程中。国家在外层宏观层面起着宏观引导作用,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语言服务客体,但是作用是巨大,它选择并支持教育体系中的学术机构(如学校和研究团体)。而中间层的学校、有组织团体、传媒等机构则直接参与到中间或直接层面的语言规划,这对语言政策的发展有着更重大的影响。而个人同样可在语言服务环境建设中发挥直接重要作用。这样的一个多层次,包含有政府,集体和个人则形成一个协调一致,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语言服务建设体系。符合现代语言规划的要求和特点。
二、提升廊坊双语服务环境的策略规划
(一)规范双语语言服务环境
公共语言服务环境质量,是一个城市服务能力重要指标。公共语言服务环境还可以反映不同语种的国际传播状况。它涉及到交通标示,街道标识,提示标示,语言景观翻译,以及提示语等设置情况如笔者走访调研廊坊十个有代表性公共服务场所,1420个有代表性的语言服务样本后,发现廊坊的双语语言服务环境建设以汉语为主导语言,英语为第一辅助语言;从服务环境双语覆盖面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便利程度较差。双语语言服务环境是一个城市重要语言景观。作为新兴临空经济城市,廊坊应该进一步重视双语语言服务环境的功能和经济引领作用,引导学术团体机构参与,尽快调研语言服务样本,并出台针对廊坊临空经济区的主导功能,趋势和要求,规范双语服务环境的的理论,标准,方法,构建具有廊坊特色的语言服务环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