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晨 刘 芳/山东协和学院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以及国家卫建委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的重要指示,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人民对于健康的要求日益迫切。签约医生实现了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维护的转变,签约家庭医生可在综合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维护居民健康。签约医生服务后,家庭签约医生可对居民进行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管理、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干预、追踪、随访等一系列公卫卫生工作和基本的医疗服务。
一、家庭医生的起源
家庭医生也被称作全科医生,是指具有全面系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知识,针对服务对象能够提供全面、有效、及时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的新型医生。基本服务单位以家庭为主,通过市民自愿签约的方式,为其提供全面而专业医疗卫生服务。在这种方式下,居民足不出户,很好的解决了看病难、排队难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此项制度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从出生开始的不同人生阶段进行跟踪,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引导合理就医,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费用支出[1]。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内发展现状目前,家庭签约医生队伍发展滞后,实施城市也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主要的服务对象也局限于中高收入家庭,无法做到更高程度的普及。追根溯源,可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第一社区周边建立了众多的医疗服务中心,市民选择性较多;第二家庭医生人才队伍未能发展壮大起来;第三签约服务未能与国家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统一起来,市民不能享受到报销政策,因而不愿参与签约服务。第四宣传力度与范围都有所欠缺,致使很多市民们尚未了解此项服务。
2、国外发展现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国外的发展相对来说已经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公民看病时会优先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有特殊情况,有家庭医生安排自己的病人住院或者联系专科医生介入治疗。由保险公司负责经家庭医生授权通过的继续治疗费用,在此过程中,病人、家庭医生、专科医生、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互相联系制衡,因而在各环节之间和谐、统一。真正做到了让病人受益。
三、社区居民对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认知和知晓概况
根据查阅文献,现场走访调查等途径,获悉社区居民对于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的认知及知晓情况。现环境下,社区多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社区居民基于对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的认知深度不足;以及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有限,功能定位不准确;最终对于该项服务认知和知晓情况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理解之上。四、社区居民对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认知和知晓概况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据统计得出:与18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相较,中老年人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更高。这可能与中老年人年龄紧密相关,在这个年龄常多发慢性疾病,在其就诊过程中便可通过多方途径获悉相关签约服务,因此,这类群体对于签约服务的需求量也更大,因此也更容易签约。(二)人群背景差异
分析各类人群:对于社区中的长期家务人员和退休人员群体更有可能知晓签约服务。分析原因可归结为该类人群生活压力较小,主要活动范围也比较局限,并且绝大多数退休人员为老年群体,对签约服务的需求量较大,便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医等入户签约。因此在社区内通过宣传便可让居民广为相传,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比较强大。对于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居民与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相比,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把握时政,因此知晓率较高。对于市政相关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也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及时有效的获悉新医改政策,知晓的机会也比较大。(三)社区居民费用支出
费用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是否及时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的一个制约性因素,关于家庭签约医生的费用支出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社区居民是否选择其签约。国家对于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标准上各省市参差不齐,报销比例还有待研讨改进,如若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上适度倾斜,提高报销的比例,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对于提高签约率也有一定的进展性作用。(四)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和机制
对于家庭医生团体的相关政策也有待考量,对于家庭医生本身,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家庭医生并没有在教育培训、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岗位晋升上有相应的政策倾斜。使得整个家庭医生团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岗位吸引度偏低。同时,对于转诊制度上也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因此在家庭医生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过程中也常出现问题。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往往还停留在行政计划与部署当中,尚未能将家庭医生的个人利益与绩效奖金、财政补贴等相关因素有效挂钩,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签约医生的参与积极性。(五)家庭医生团队
作为签约服务的另一方主体,家庭医生团队因素在整个签约服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家庭医生数量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和家庭医师组织共同指出:平均每2000人口配备一名家庭医生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在国外,家庭医生的收入水平位居社会的前列,因此又非常多的人选择该职业,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家庭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而对比我国,家庭医生收入低,承担风险大,因此造成了家庭医生队伍的数量空缺。而现存的家庭医生队伍在数量上远不能弥补满足居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
(2)家庭医生业务水平
现今基层家庭医生大多是本科就读全科医学的医生,包括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整体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亦或是来自于公立医院的相关医师由于临床工作繁重,也未能将更多心思放于签约服务,致使整体家庭医生团队的业务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