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燕/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近些年,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信息化教育的机会逐步增多。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给信息化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平台[1]。当前我国大学生教育依然以常规教授方式居多,在上课期间,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虽然随着微课、翻转课等多种网课的交叉使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学习参与性不强的情况,实践教学意愿不是很高的隐形惰性状态。为了改变此种状况,多数院校将信息化教学使用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并对常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特选取我校2019级新生100名作为此次调查分析的对象,这些大学生分别接受了常规教学方式及信息化教学方式,旨在探究信息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9级临床专业学生10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学生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数量均为50名。对照组大学生采用常规方式教学,实验组大学生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对照组大学生当中,男24名,女26名,最大年龄是24岁,最小年龄是18岁,平均年龄是(20.98±1.42)岁;实验组大学生当中,男23名,女27名,最大年龄是23岁,最小年龄是17岁,平均年龄是(21.14±1.51)岁。这些学生对本次研究均知悉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经过对两组学生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呈正态分布(P>0.05),可以开展本次研究。(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单向灌输教学,实验组则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导向,防止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手段,可使用案例角色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3D人体教学软件等。(1)课前干预:与学生的现状(懒学及怕解剖学等)结合,通过云课堂发布课件PPT,通过PPT的浏览指数,以及学生标记难以理解的PPT,师生共同选出难点和重点。推送习题2到5道,针对回答比较快且对者,可予以抢红包作为奖励加分,采用任务与兴趣方式驱动学生,以便积极学习[3]。(2)课堂干预:选用大量3D人体软件、部分动画、图片及视频等,以翻身课堂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将学生的关注点抓住,使教学实验课变得具体与有趣,提升教学效果。可先导入视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将任务清单下达。①解决重点、难点:可以下肢骨作为例子,本次课程的重点是髋骨的形态结构,使用山东数字人3D人体资源软件,展示人体器官随意旋转的、可染色、可自动分离,还可手动分离每块骨骼、肌肉、内脏等。难点是骨盆的分部与界线。解决方式是用手机软件解决,推荐学生下载3DbodyAPP,好用又免费,与课堂实物标本结合,难点即可解决[4]。②课堂任务清单发布,可以以组为单位,对所学相关进行进行指认与提问;教师针对实物进行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指认及回答,随机选取2名学生进行回答,选择回答优秀的学生到其他小组进行提问;③使用职教云课堂发布习题,引导学生当场回答,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予以奖励。④小组竞争摆放骨架,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各小组进行评分,作为课堂成绩。(3)课后提升:可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来巩固学习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治未病,培养其医学素养,以便提升实践。比如:绘图作业比赛、课后题、周末题及抢红包答题等[5]。(三)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大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及解剖学单科成绩评分。观察两组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使用我校自制的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在88分及以上者为非常满意者;评分在70分到87分者为基本满意者;评分在60分到69分者为一般满意者;评分在59分及以下者为不满意者。总满意率为1不满意率及一般满意率之差。
(四)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比较两组大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各分段人数、平均分及解剖学单科成绩评分
实验组期末理论各分段人数优于对照组,且其期末理论平均分及解剖学平均分较较高,而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二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1。(二)比较两组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70.00%(35/50)的满意率,组间对比发现(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期末理论成绩各分段人数、平均分及解剖学单科成绩平均分对比[ n(%)]

表2 两组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对比[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