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民/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社区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场所之一。国家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灵活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努力满足社区建设和居民的需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应该结合网络和多媒体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满足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一、社区教育功能及其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利用社区资源,搭建社区活动平台,促进社区的总体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从从达到提高社区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目标。社区教育承载着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责任。它具有教育功能,文化建设功能,促进就业功能,服务功能等等。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但是综合来看,社区教育还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区教育封闭,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调查显示,各社区之间在社区教育方面进行的共享与互通比较少,社区教育资源比较局限。当前大多数的社区教育比较封闭,可以说几乎是各自为政,社区间的交流与切磋比较少,使得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比如:有些社区注重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些社区关注孤寡老人的教育与服务,有些社区则善于对实业社区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各社区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社区间的教育经验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融合。(二)社区教育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总体来看,当前社区教育不够全面,往往紧紧抓住其中某一个群体进行教育,受众较为单一。多数社区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老年人、留守儿童或者待就业群体,对于其它人群的教育需求,涉及的比较少。同时教育的内容方面也不够全面,多停留在基本的娱乐活动、技能培训上,对于大众群体的审美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比较欠缺,难以满足民众的个性化需求。(三)社区教育管理过程简单,教育效果不佳
社区工作是一项极其繁杂的工作。这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精力难以保证。社区教育所采用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比较简单,教育过程过于枯燥,极大的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现在许多的社区教育仅仅是流于形式,只停留于工作的表层。与此同时,社区教育过程当中,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考核机制,导致社区教育的教育效果不高。二、“互联网+”对社区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互联网加行动的指导意见》当中,这样定义互联网的概念:“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社区教育相融合、创新,通过搭建互联网交互平台,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模式的优化,以此来促进社区群众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教育活动。 “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可以使教育行业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有利于合作平台的搭建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一)搭建互通平台,整合与共享资源
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社区与居民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高校之间,社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互通桥梁,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极大的丰富社区教学资源。一方面,社区学习者通过平台可以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社区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本社区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社区教育的成本。(二)提供便捷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社区教育能够为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方式获取学习资源,更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交流软件和方式进行实时的沟通互动。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此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