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鸿/铜仁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结构缺陷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准确掌握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结构情况并对结构缺陷实施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现状
近些年,贵州新建和升格了一批高等院校,这些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为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结构整体情况,组织了一次调研,收集了52所高校的基础数据,2947位专职辅导员参与数据共享,本研究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达标层面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方面来了解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现状。(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达标情况
达标主要是指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达到教育部43号令规定的相关可量化标准。1、专职辅导员生师比情况
数据显示,公办高校平均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为1:191,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平均师生比为1:159,高校普遍达到了教育部43号令规定的1:200的最低配置标准。
2、专职辅导员学历情况
数据显示,专职辅导员具有博士学位的较少,本科院校中专职辅导员博士占2.3%,硕士占63.5%。高职专科院校专职辅导员博士仅占0.08%,硕士辅导员也仅有25.4%。
3、高校辅导员政治面貌情况
数据显示,高校专职辅导员中中共党员占比为82.6%。本科院校占比为88.7%,高职专科占比为73.5%。
4、高校辅导员培训情况
数据显示,近5年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为2469人次,人均0.84次,没有达到教育部43号令关于培训的要求,辅导员培训还有待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的辅导员培训还要加大力度。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结构情况
1、高校辅导员性别比例数据显示,高校教师的性别比约为1:1.08,男女教师比例平衡,专职辅导员性别比约为1:1.59,男女专职辅导员比例失衡,显示女性专职辅导员明显多于男性。
2、高校辅导员年龄比例
数据显示,专职辅导员年龄绝大多数为45岁以下,正是人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但也要看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占比也比较高,特别是民办院校,需要更多的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来指导年轻辅导员的成长。
3、高校辅导员职称与职级情况
数据显示,专职辅导员中,具有正高职称占1.4%,副高职称占10.9%,中级职称占31.8%,助教和无职称人数占56%,一半以上的专职辅导员为初级职称或者没有评职称。专职辅导员中处级职务占12.1%,科级职务占22.4%,无职务占65.5%,一半以上的专职辅导员没有职务职级,有职务职级的专职辅导员大部分为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和院系学工组长(学生科长)、团总支书记。
4、高校辅导员从业时间与津贴情况
数据显示,5年内的专职辅导员占65%,其中,从业时间为1-2年的辅导员占到40.1%,新入职辅导员比率较大。津贴方面,仅1所院校有单列的辅导员津贴,大部分学校没有辅导员津贴,存在将辅导员绩效工资表述为辅导员津贴情况。
5、辅导员参加素质能力大赛及荣誉获得情况
数据显示,本科院校校级竞赛基本常态化,高职专科院校还有待加强,参与到省级竞赛的大部分为公办院校辅导员,参加国家级或者区域级比赛的人次较少,选手集中在本科院校。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奖励的很少,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的全部集中在公办本科院校。
6、辅导员科研与学历提升情况
数据显示,高校专职辅导员国家级、省级课题立项数为156项,校级课题立项数为374项,仅5%的专职辅导员能申请到省级以上课题。有意向攻读博士学位的专职辅导员较少,近三年仅有147人次报考,三年录取仅为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