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昌勇/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想要降低社会风气变化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使高校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行为思想加以引导,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在党的工作报告会议中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进展,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化关怀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改革的基础,为我国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明了符合当前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及意义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对于“人文关怀”的定义主要是指对对象人群的生存和发展的现在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语言慰藉。在对对象人群进行“人文关怀”时,其主要目的往往是以相应关注和慰藉来促进对象人群发展的全面性、和谐性、充分性以及自由性,并在此价值尺度上对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进行凸显,以更好地取得相应的效果。“人文关怀”是在以对于目标对象的尊严进行肯定以及对目标对象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肯定为核心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其存在的主要意义是对目标人群的价值进行强调的同时,对其生命和生存的价值意义进行一定程度的关怀,使其更健康的发展。对于高校来说,进行人文关怀的主要方式是在尊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主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对其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和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积极性以及非凡的创造性。“心理疏导”一般情况来说,主要是对对象群体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对对象群体心结的解释和说明,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想法进行同情、支持和理解,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交流的逐渐深入来影响对象群体的相关心理状态,并通过持续性的疏导,改变心理疏导对象对于心结的认知、对于心理疏导对象对心结所产生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进行纠正,在排解心结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心理疏导对象的人格向着健康发展方向进行发展。对于高校来说,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在科学合理的情形下宣泄心理疏导对象的不良情绪,缓解其学习和生活引起的心理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其思想问题,保障其长久的心理平衡状态。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
在最近这些年中,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没有持有充分证据的言论甚嚣尘上,主观意义的认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因为我国各项建设都逐渐的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实际上,我国在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等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因为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一些影响恶劣的事件在高校中并不罕见,而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在当今还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模式。对于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发现现有模式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结合现实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具体问题来看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并根据相关结果对对象群体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保障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行正能量的有效传递和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保障和谐校园建设的进行。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构成主体,是学校架构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大学生的相关素质问题会对整个学校产生影响,对于倡导了很多年校园和谐的当今高校来说,更应当注重将保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先决条件的校园风气的建设,而要想有效地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是建设和谐校园进行的关键。
三、当今环境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凸显出的问题
(一)某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教条化”
在目前的一些高校中,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在时代下的思想实际,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没有正视大学生才是高校的主体,更不要说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进行中,往往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问题,没有融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单纯的一门理论学科。而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门单纯的理论学科去进行日常的上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了其应有的意义,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单调陈旧没有新意;课程模式一直延续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仅仅停留于课本之上,学生没有实际的实践体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内化作用的忽视等问题。因此,想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增添新的生命力。(二)外部环境引起的风气变化
对于当今世界来说,在最近几十年经济水平经历了极快的发展之后,对各国经济发展环境、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各国文化发展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和经济模式的改革,使得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十分迅速,在长久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使得大学生经济观念和思想产生了极大波动,而这些情况的发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高校想要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要对外界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并结合外部环境发展带来的风气的变化,总结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高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差异性的思想思维方式和有差别的情感意志品质,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对象,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因为个体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往往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遇到较多的问题。例如:一是因为大学生往往是由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其长大的环境往往有着经济和生活环境的差距,并由此导致了大学生们具有着不同的素质和能力,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其“因材施教”的具体教育方式也并不会完全接受,甚至产生抗拒,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二是因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内化和外化,以保障教育成果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大学生作为独立的生物个体,其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的差异都较大,而当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时,会极大地降低其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积极性,而面对这种情形,学生的思想政治程度主要受其自身的三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相互的,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看学生在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时是否会进行配合,一旦学生不配合,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结果就会不尽人意,甚至没有结果,从而加大了学生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