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现如今的时代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而通过快捷的社会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和加强。群体性的突发事件具有混乱无序、复杂的特点,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具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群体与个体之间的而相互影响;各个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源头、次生与再生事件也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个体是群体中的一员,也是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个体心理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后续工作中,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御和应对措施,在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对事件进行快速有效解决,事件发生后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善后”。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点
所谓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定义就是:突然发生的,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一般来讲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事件主体的群体性特点。群体性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聚集性的突然发生的事件,单一个体的所形成的突发事件,并不能满足群体性的这一概念;第二,事件具有主观方面的目的性特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中提出“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因此,群体性突发事件并不是盲目性的,而是具有组织性和明确目的性的群体性事件;第三,事件具有客观方面的危害性特点。一般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都是不符合逻辑和常规的,它带有群体的自发性,并不是以维护大局为目的产生的,因此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第四,事件具有事件发生的突然性特点。这一点在事件名称和定义中也有所体现,强调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最后具有事件原因的复杂性: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效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需要综合经济、政治、环境和心理等进行结合分析。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阶段和事件中个体心理变化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因素,占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分析,是预防和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在以下将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个体心理以及其变化进行简要分析。首先要明确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成阶段
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这一部分人形成一个群体,每个个体在群体中交流。无论是群体心理还是群体中的个体心理都处于平静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群体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集会模式,没有固定的目的与结构。(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强化阶段
群体的规模不断进行壮大,而群体之中的个体之间也逐渐熟悉和认同起来,逐渐形成统一的领导。在群体内部,个体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影响,出现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群体中个体的不稳定性,造成个体之间信息传达的不稳定性,因此会造成群体中个体的恐慌或者激愤的情绪,从而在个体中间迅速传播。(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执行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群体中的个体会逐渐吸取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教训,群体结构得以优化,群体中的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个体的情绪得以释放,群体中的某一部分个体可以依靠情绪来感染其他个体,以此来指使其他个体来“执行任务”。这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妨碍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解体阶段
群体性突发事件接近尾声,原因在于爆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后,部门会根据事态的发展和严重程度,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重视程度决定了事件的解决速度,在此阶段群体中的个体的激进情绪得到安抚,在能够满足个体的物质或情感需求时,群体性事件得以解决,因此该群体也就宣告解散。三、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其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影响,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该种现象进行预防、分析和解决。从而也能够有效地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群体和个体及时进行心理和行为的疏导,预防、控制或者中断某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最终能够实现防止事件积聚矛盾,由此引发新的事件矛盾而加速事件的扩散和升级。如何减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应该建立健全社会的安全系统,加强保障,防患于未然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很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对于民众情绪的煽动性极大,同时也会严重危害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建立牢固的社会安全防护体系,未雨绸缪,在事件发生时不至于手忙脚乱,要能够从容应对,及时发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的“讯号”,并在事件发生时对公众安全形成保护机制。这就需要领导机构能够科学研判、积极应对、迅速行动、精准施策,把工作做在前面,形成多个应急预案,并形成科学的执行体系,组织各个部门有序进行,不能各自为政,有山头主义,这样整体一盘棋,全面应对群体性公共事件。(二)要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社会的公平程度,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心理状况,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从心理上来熄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火苗,可以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度和覆盖面,同时对于破坏社会公平公正的行为给予严厉惩治,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现实社会分配、再分配的公平性。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由于个体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变化,会导致各种过激行为和社会矛盾,容易激发各种破坏性事故,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和大规模暴动,因此,处置公共事件,信息的公开透明和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至关重要。可以说,唯有社会的公平公正,在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才不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各种问题事件的发生。(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的沟通体制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民意不通也是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疏通民意上达的途径,给予民众一定的自由,建立并完善申诉制度和信访制度,也是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大重要举措。发生公共突发事件,个体的心理变化巨大,心理承受力减低,需要让个体知晓事件的发展情况,让他们有宣泄和诉求的渠道和机会。因此,领导机构或者领导部门需要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引领宣传舆论在规范科学的渠道发展,这样才可以确保个体心理能够健康发展,不在于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发生。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个体的从众心理贯穿了事件的始末,从形成阶段一直到最终的解散,都展示出个体对于群体思维和行为的追随,个体形成群体,个体之间相互感染、互相追随;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个体利益诉求导致矛盾上升,心理情绪高涨;到最后阶段,群体中个体满足于自我利益的实现,心理情绪恢复到平静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呈阶段性发展,而群体中的个体心理变化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只要能够抓住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认清群体中个体心理的变化轨迹,建立健全预警和安全机制,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疏通民意,打通民意反映渠道,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