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207
  • 邓淦之/中共邵阳市委党校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公共性思想 基层党建 应用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是一种思想,是实际的价值观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批判了空想主义和建设了人公共性的目标,从而构建出公共思想。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强调一切以人为本,一切发展以公共性利益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对于现代的基层党建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以实现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概述

    马克思思想远大,始终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实践的角度和历史的维度来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立场就是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思想与西方国家的资产意识不同,他立立足于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奋斗终身,他站在解放全人类的制高点去诠释其公共性思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目标就是:只有无产阶级解放了全人类,才能彻底的解放自己。这种思想引领的作用对于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十分的重要,对于基层党建也十分重要,基层党建决定了基层的治理状况,基层党建的思想引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的主旨是“公共人”的理想生成。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是人,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奋斗目标都是为了人而奋斗的。公共人在广义上是指“有理想的人”,为全人类奋斗的理想。“公共人”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而这种理想目标是寄托在有理想的“公共人”上。“公共人”应当是具有公共意识,公众关怀的情感与态度的人,他们应当积极的进行公众活动,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懈奋斗。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公共人”的理想包含有三层含义,主要有追求美好生活,走向全面发展的人和展示出自由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对于西方传统的公共性思想的批判,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改革与创新,该有对于人类文明中多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从而预测出对于未来社会的理想状况。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传统就哲学的最大地方在于,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反对空想,反对在哲学思辨中展示哲学,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从具体的,现实的角度来理解分析,阐释人,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日人,人是一种公共性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际,批判了市民主义,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分析了共产主义的未来状况,是一种科学的预测。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是一种思想,是实际的价值观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批判了空想主义和建设了人公共性的目标,从而构建出公共思想。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强调一切以人为本,一切发展以公共性利益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对于现代的基层党建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以实现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对于现在基层党建的启示

    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是一个社会存在的领域,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的发展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本质是真正的共同体,在当今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社会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所有人享受公平的教育,都有房子住,都能有好的医疗条件,促进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推动就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缩小贫富差距,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精神需求。这些知识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就是要达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逐步提升国家生产水平,人民实现富裕。这些发展理念在基层党建中也很有指导性意义,那就是发展一切是为了人民的发展,一切服务都是为人民服务。基层党建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与更多的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党员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思想中说道:“人的发展形态与社会发展形态大体是相适应的。”在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理论中,人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野蛮到文明,从封闭到开放的进化过程。这社会中,人是推动一切进步的源泉。在社会过程中,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所以基层党建的发展必须以党员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党员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的帮助社会发展,增强党在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在共产主义的社会中,人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中社会形态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整体。

      在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的理论指导之下,我们的基层党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党员的能力。提升党员的党性,能帮助党员更加深刻的理解党的宗旨,理解党的理论指导,提升个人品格,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提升党员的工作能力,能够帮助党员更好的处理党的问题,解决人民的问题,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帮助党员深入的走进群众的内部,了解民众心中所想,生活所需,更好的建设党和帮助人民完成工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的治理;办理好基层的事情,关键在于基层党建。制度再好,治理体系再完备,如果基层干部的能力个人素质都不能胜任,那么党的治理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在乡村或者社区治理是,大到民主协商,小到养狗栓绳等小事,这些都很考验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这背后必须要有一个能力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来领导。党员入党的时间有早有晚,投入基层工作的时间也都是不一样的,经验的丰富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状况。通过党内建设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比如,开展交流会,有经验的党员干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自己的感悟,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年纪轻的党员加深对工作的理解,增加经验,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再比如,党内经常开展一些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些活动会加强团队成员的练习,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基层党建决定这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对于基层党建的指导作用就是将党员培养成为“公共人”,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人民的事就像对待自己的事,对待人民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党员的引领作用再加上人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建设越来越好,最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人民生活月来月富足。这些一切都是由党员的引领下完成的。

    (二)以服务大众为党员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中还提到,“公共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的核心”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共人”的应尽的义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最后要达到社会的普遍利益和整体利益之上。在追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表现出公共意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为实现公共利益也就是人类的普遍利益而不断地奋斗努力。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引领作用启示是做好党建工作,能够提升党内人员的各项能力,让他们在党建之中互相学习,提升自我。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党员干部缺乏能力,有的党员只能默默处理一切事物,但是却不能够领导人民群众,缺乏领导能力。这些党员在工作时候,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之中,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通过党内的建设,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本领,为更好的建设乡村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强党内的建设有助于党员们团结一致。在某些决策之上,很多党员干部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不同的意见,他们之间缺乏交流,缺乏合作,不团结,会导致各种后果。党员之间通过党内建设,增强思想引领,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同一个理念,为人民服务,可以加强党员干部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的信念互相融合,更加团结,遇到问题齐心协力解决。基层党建还有助于资源的整合,将多种资源利用与国家建设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很多地区的资源存在着不集中的问题,这些就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之中,资源利用率太低。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可以整合各项发展资源,通过居民委员会的发动和领导,整合土地,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更加集中地利用,将资源利用能力最大化。加强基层党建还可以联合农民,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发动大众来完成农村的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上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的引领下,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开展基层党建,将基层党建的做好,以人为本,提升党员的各项能力与素质,以为人民服务为终极奋斗目标,这都是基层党建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强调社会的一切发展以人为本,一切的社会活动都需要考虑人,人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这种思想引领作用在今天看来非常有指导意义,在基层党建中,应当注重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引领作用,以人为本,培养共产党员的能力,巩固党在发展中国道路上的地位,更好的发展。基层党建所指导内容要以为大众服务为终极目标,实现“公共人”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标题: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5950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