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小说
文章内容页

人类走出司岗里

  • 作者: 大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836
  • 毕登程 隋 嘎

      虽然石洞很温暖,

      但石洞又黑又不方便,

      地动山摇时还危险;

      虽然妈侬的绿叶棚很方便,

      虽然安木拐的“鸟巢”很高妙,

      但它们又小又不牢;

      虽然野果很甜蜜,

      虽然兽肉也很香,

      但人们总是饱一顿饥两顿;

      虽然人们已开始学养学种,

      但所养所种很有限,

      人们正在山中艰难地生存繁衍,

      各民族人都盼望能改地换天。

      那时司岗周围有很多绵1棵,

      每当狗咬绵棵时,

      常常有想人、何人来串门。

      他们经常来对阿佤头人说:

      “你们是这片土地的老大哥,

      我们是来扶你们围家园的刺藤,

      是你们接纳下我们,

      大哥应带小弟勇敢向前走,

      你们应该把自己和野兽区别开,

      应该带头走出秾岗、德岗,

      大家一起出去建寨定居,

      一起从事生产,一起发展,

      过上真正属于人的生活。”

      阿佤头人都很动心,

      经常找来各族、各处的代表,

      共同研究如何走出司岗。

      是谁指给我们河源头?

      是谁指给我们走出司岗的路?

      各民族聚在一起交流思想,

      就像露珠见了太阳眼睛发亮。

      正在这时啊正在这时,

      磨外扑烈2开始四处作乱,

      它们乱跳又乱踢,

      跳踢得山摇地也动,

      垮了多少岩洞,塌了多少崖,

      多少的人被压在洞中、崖下。3

      连首领们在的德司岗啊,

      也未逃脱垮塌的命运,

      各民族的人被堵在洞下,

      人喊人哭嗡嗡响,

      嗡嗡声响如独弦琴4。

      是画眉鸟先听见了那个声音,

      它好奇地偏起头听了又听,

      又聪明地直起脖学了又学,

      但还是搞不懂那是什么哼。

      它于是“咕哩咕哩”吹起芦笙,

      飞遍山林去传播这新闻。

      画眉是个天生的演员,

      叫喳喳描绘得大家都动心。

      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都从四面八方跑来听,

      最后终于听得分明,

      是人类被岩石堵在洞里面。

      大家议论说都是生命,

      面对天灾要互相帮助。

      可是树木它们不高兴,

      它们不想让人类再出来,

      说是人们爱乱砍树木,

      乱砍乱烧么树将完蛋了。

      蜘蛛不想听树的话,

      因为它还想拉网在人的家,

      大家叫它俩比赛定输赢,

      蜘蛛说:“树你白白高大,

      我的一根丝线你也扯不断!”

      树气得浑身颤抖起来,

      “老子连根倒也要扯断你!”

      树一棵接一棵不断倒下,

      就是扯不断蜘蛛的细丝,

      因为蜘蛛一跳又吐出新的丝。

      大家又去把夜鹰叫来,

      请她连夜去请教安木拐,

      由安木拐决定人是否该出来。

      安木拐那时也忙着救灾,

      居无定所不知在何方,

      亏得夜鹰长着夜视眼,

      它飞遍佤山找到了安木拐。

      安木拐啊人类的圣祖母,

      自然说是人类该出来。

      还说人是万物之灵长,

      万物都该帮助人出来。

      岩石大来岩石厚,

      岩石硬来岩石滑。

      野水牛跑来用角撬,

      角撬弯了撬不开;

      大象跑来用脚踩,

      脚踩肿了踩不通;

      犀鸟和鹦鹉也飞来啄,

      啄之前两个家伙自吹自擂:

      “才是我们大嘴鸟啄得开!”

      可啄来啄去,啄去啄来,

      嘴都啄弯了还是啄不开;

      ……

      大家个个都试过了,

      全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黑米雀5领着苍蝇姗姗来迟,

      大家都对米雀发出嘲笑,

      “小米雀啊米雀小,

      你身子小来脚杆又细,

      嘴短不说还挡着个大口袋6,

      一看你就休想啄得开!”

      苍蝇搓着手问:“是否再商量?”

      小米雀它可不想耍嘴皮,

      一把把口袋抹到脖子后,

      挥手叫苍蝇赶快上。

      苍蝇吐唾沫在岩石面,

      小米雀“唰唰”磨快嘴巴,

      苍蝇又下一圈蛋在岩石上,

      小米雀把蛋啄得“叭叭”地炸,

      很快把岩洞口彻底炸开啦。

      “格睿!格睿!格睿!

      格睿!格睿!格睿!”

      小米雀欢快地飞起到处叫,

      可是老虎7在洞口淌口水,

      人出来一个它咬吃一个,

      人出来两个它咬吃一双,

      一边吃它还一边自言自语:

      “今天我不吃你们,你们以后吃我,

      你们不知打过我们多少老虎,

      爱打猎的男人比女人更可恨,

      吃人我先就吃男人!”

      老鼠们则在一旁咕咕叽叽:

      “要是人出不来,我们口粮会减少,

      更到何方去偷吃夜宵?”

      大老鼠们还在议论纷纷,

      小黄老鼠8却独自跑了过去,

      悄悄躲到了叶子下面。

      说时迟那时快它突然跳起,

      一口咬定老虎的尾巴尖。

      小黄老鼠啊指头那么大,

      大老虎却拿它没有办法。

      老虎不耐烦地回头咬它,

      可老虎朝左咬,它向右甩,

      老虎朝右咬,它向左甩,

      团团打转咬不着它一根毛。

      胆大的个别人乘机跑了出来。

      “我该怎么办啊我该怎么办?”

      老虎心里开始打鼓。

      家黄牛、家水牛也跟人出来,

      老虎又准备去按它们,

      老水牛拔下头上的角,

      “啵——”一声吹得山回音,

      老虎被吓得跑出去老远。

      佤人一个接一个跳出来,

      文人跟着一一跑出来,

      傣人又跟着文人出来,

      克人又跟着傣人出来,

      ……

      人出得像飞蚂蚁密密麻麻,

      人多势众老虎再也不敢回来。

      后来人们说“岩佤、尼文、三木傣、赛克9……”

      说各民族都是司岗里弟兄,

      佤族带头出洞是老大,

      彝族紧跟其后是老二,

      傣族随后出来是老三,

      汉族跟着傣族是老四……。

      可是达岗啊达岗,我们的达岗,

      我们的人看不见你出来,

      你身子又大又受了重伤,

      永远地留在了司岗里里面……

      出洞后人们各跑一边,

      达佤吹嘚10把人们集中。

      “嘚——呃呃——嘚——

      嘚嘚嘚——嘚嘚——嘚——

      嘚嘚——呃呃——嘚——

      ……”

      听到“嘚嘚”嘹亮的声音,

      人们纷纷回来又下到日溶恨11,

      一个个在那里把身子洗干净。

      洗了澡后面目清,

      大家在司岗里后面山头集中。

      老鹰在岗里天空盘旋着飞,

      鹿子在岗里山中欢快地叫,

      樱桃花点燃了岗里四周山坡,

      浓雾在峡谷底像白色长河。

      人们舒服地沐浴初升的太阳,

      又向远处的莫伟努12虔诚致敬。

      为什么岩佤人黑红黑红?

      因为出洞时他们去抱椿树;13

      为什么尼文人不黄不黑?

      因为出洞时他们去抱松林;

      为什么三木傣人那么水灵?

      因为出洞时他们去抱芭蕉;

      为什么赛克人又白又壮?

      因为出洞时他们抱日爱和榕;14

      为什么洞口布笼树15至今不算大?

      因为出洞时人人捏它一把;

      为什么岩佤人说话拗嘴拗舌?

      因为他们爱学牛说话;

      为什么尼文人说话紧慢不一?

      因为他们爱学斑鸠说话;

      为什么三木傣人说话甜蜜蜜?

      因为他们爱学蜜蜂说话;

      为什么赛克人说话像唱歌?

      因为他们爱学画眉说话。

      后来人们又北上到永邦16后山,

      那里有个山包很像螃蟹,

      人们在那里歇气休息。

      为了庆贺走出司岗里,

      他们在那里又唱又跳,

      小山包周围都跳出了沟槽。

      人们跳舞讲团结:

      “裹——裹芭蕉叶,

      咕噜嘶,咕噜嘶,

      从头到尾裹,裹起来,

      咕噜嘶,咕噜嘶。

      裹——裹芭蕉叶,

      ……”

      伴着反反复复的歌声跳舞的人们,

      像芭蕉叶裹起又打开,

      像芭蕉叶打开又裹起。

      人们唱歌谢恩人:

      “哎——哎——

      是黑米雀啄我们出来,

      是黑米雀啄我们出来,

      我们要给它们吃地里的谷子,

      我们要给它们吃地里的谷子。

      不能忘记,不要忘恩,

      不能忘记啊,不要忘恩。

      “哎——哎——

      是麻苍蝇炸我们出来,

      是麻苍蝇炸我们出来。

      我们要给它们吃残羹剩饭,

      我们要给它们吃残羹剩饭。

      不能忘记,不要忘恩,

      不能忘记啊,不要忘恩。

      “哎——哎——

      是黄老鼠咬老虎尾巴,

      是黄老鼠咬老虎尾巴。

      我们要给它们吃大米,

      我们要给它们吃大米。

      不能忘记,不要忘恩,

      不能忘记啊,不要忘恩。”

      1绵:佤族使用的一种最古老的野茶。“绵”字面是“供”,一般只用来供神供祖。

      2磨外扑烈:传说黄牛(磨外)本是达能的大儿子,靠吃他的汗水长大,但汗水吃得太过多了的话,就会变成怪物扑烈。“扑烈”字面有会变、会死而复生等含义。

      3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地震、造山运动。

      4独弦琴:佤族最古老的弦乐器,独独一根弦。

      5小米雀本来就小,司岗里传说中的小米雀,据说还是小米雀中最小的那一种,它是米雀中最黑的,所以歌中称其为“黑米雀”。更大的那种则翅膀有点杂白。

      6这里说的大口袋,实际指的是小米雀的嗉袋。小米雀的嗉袋吃饱了可以从脖前绕到脖后。

      7老虎:佤语原话是“威”(或“日威”、“斯威”),包括了老虎和豹子。这里为了行文方便,我们确定为老虎。

      8咬老虎尾巴的老鼠,有人说是小黄老鼠,有人说是小白老鼠,还有人说是黑老鼠,这里我们用小黄老鼠一说。其实是黄是白还是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小而聪明智慧、实干,这符合佤族一惯的赞美弱小者、善良者、聪明者、实干者的民族心理。

      9岩佤、尼文、三木傣、赛克:佤族、傣族的男孩排行完全一样,傣族叫佤族有时同佤族自称:佤,有时又叫佤族为“佧腊”(意为“野茶);文、傣、克,是傣族对彝族、傣族自己、汉族的称呼。当然,前面说过,文人究竟什么人,还未定论。如果用佤语,则傣族称“想”,汉族称“何”。不过佤族常常会以说一些傣话为雅,所以佤族自己有时也会用傣话说事。

      10传说出洞后,达佤吹被蚂蚁蛀空的树干把众人叫拢,后来人们照那树干做成了佤乐器嘚。

      11日溶恨:字面是“洗澡的水”,特指司岗里下面半山腰一股清泉。

      12莫伟努:指莫伟努山即,公莫伟努。

      13真实的原因可能正如一些专家研究表明:佤族是南方矮黑人与北方来的蒙古人种混血,所以不太黑也不太黄。

      14“日爱”指酸苞树,“榕”指大榕树,这两种树大,佤族视其为神树。

      15布笼树:巴格岱山顶司岗里洞口一种会结酸果的乔木,传说出洞时,人人都扶过它一把。

      16永邦: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岩城一寨名。

      17有的佤族人会在说唱司岗里时称小米雀(佤话叫“睿”)、老鼠(佤话叫“康”)为“达睿”、“达康”,这既是对它们的尊称,也表明在佤族人的观念中啄洞的小米雀和咬老虎尾巴的老鼠都是公的。

      本文插图:沧源岩画

      责任编辑:韩旭玉波狄

      本文标题:人类走出司岗里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6864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