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论约瑟夫·海勒作品中的悖论性

  •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231
  • 摘 要:作为黑色幽默的经典性作品,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给美国社会以及全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海勒通过其语言的悖论性来深化小说的主题,抨击了美国政治的腐败无耻,强化了普通人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可悲的现实社会。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悖论性

      约瑟夫·海勒是20世纪后期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二战爆发后,19岁的海勒参加了美国空军,曾担任空军投弹手,共执行过60多次飞行任务,这段军旅生涯为其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下简称《军规》),创作于1961 年,被视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海勒以幽默夸张的笔调讽刺了战争的残酷,揭示当代社会的畸形和人性在荒诞社会的扭曲。

      一、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军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较多学者侧重分析《军规》的语言特征。曹精华(1995)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研究了《军规》的语言技巧;张涓(2003)从语言的荒诞角度进行;程锡麟(2006)集中探讨《军规》在结构、时间和语言等方面的叙事艺术及其作用;游南醇(2006)描述了《军规》的四种语言游戏;刘娟(2008)则从碎片式的叙事结构,反传统的叙事时间和重复叙事法等三个方面展现《军规》的在语言上的叙事特点。

      从语言层面上的分析对触发读者对生活的恐惧与对未来的忧虑,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从语言的悖论性来分析《军规》的语言特征。

      二、语言的悖论

      为突出荒诞性,无论是简单陈述还是日常对话,《军规》中泛滥着自相矛盾又无懈可击的悖论。例如:

      (一)如果亨格利·乔神色沮丧,那就意味着情况不错;如果他显得十分愉快,那就表示事情糟了。(南,1981:79)

      在不断增加的飞行任务的折磨下,亨格利·乔疯了,即使如此,他也不能回国,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圈套,他已无法提出停飞的申请。在恐惧与焦虑的作用下,亨格利·乔连觉也睡不踏实,每晚做噩梦,最终死于自己的噩梦中。

      (二)他(梅杰少校)太需要有一个朋友了,结果一个也没有找到。(南,1981:129)

      《军规》的主要人物之一梅杰因为莫名其妙地被提升为少校而成为别人的嫉妒对象,被排除出普通人的圈子,最终变得更加孤独寂寞。梅杰少校是一个平庸的军官,规定自己在办公室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只有他不在办公室时才允许下级来给他请示工作。这也从悖论的语言中侧面反映出他的窝囊和无能。

      (三)麦克沃特是尤索林周围莫名其妙、无法理解的怪人之一,也许还是所有战斗人员中最疯疯癫癫的一个,因为他的精神完全正常,可是对于战争却满不在乎。(南,1981:88)

      麦克沃特也是小说中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他很喜欢超低空飞行,一次失误将基德·萨普森劈成两半,在无限的自责中,自己也撞机身亡。在海勒看来,神志正常的人应该憎恨和厌恶战争,但是,在残酷战争的折磨下,人们的行为如何能不反常?

      (四)“我是个有高度是非感的大学教授。我不会欺骗你。我也不会对任何人撒谎。”

      “如果大队里有人问起这次谈话,你准备怎么说呢?”

      “我就对他撒个谎。”(南,1981:679)

      丹比少校和尤索林对话中“撒谎”与“不撒谎”的悖论让读者体会到了海勒对上级阶层的轻蔑和讥讽,暗示了一个虚伪无比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支离破碎。

      三、小结

      Catch一词本身就有陷阱、圈套的意思,海勒就是利用这个词的双关意思表明,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任你怎样你不理也休想从它的束缚中逃脱(杨,1998:5)。这个世界很大,但是军规却有一股虚幻无形的力量,影响无处不在,让你无处可逃。

      在《军规》中,很多句子都违背常理、不合逻辑,读者难辨是非黑白。海勒就是用这种手法让我们对当时社会的荒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对海勒《军规》语言的悖论做了阐述,以期能帮助读者理解海勒是如何强化对无耻无能统治者的痛斥、对无奈无助百姓的同情及对病态社会的抨击,以唤醒人们的警惕和觉悟,去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去挽救社会。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著,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第二十二条军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美)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著,杨恝,程爱民,邹惠玲译.《第二十二军规》[M].译林出版社,1998.

      [3]曹精华.“军规”之诈——从语用学角度对Catch-22 的文体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30 -36.

      [4]程锡麟.零散、荒诞、幽默——《第22 条军规的叙事艺术》[J].外国文学, 2006(4): 43-48.

      [5]刘娟.碎片,漩涡与重复——浅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特点[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28-29/31.

      [6]游南醇.黑色幽默小說中的语言游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67.

      [7]张涓.《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艺术[J].外国文学,2003 (3): 84-89.

      作者简介:陈丝结(1992–),女,广东阳江人,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文标题:论约瑟夫·海勒作品中的悖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8135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