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559
  • 黄建英

      数学新课标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生活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要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就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爱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才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主动学习

      1.模拟再现生活情境。 教材起一个教什么学什么的作用,具体怎样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另做处理或根据教材内容模拟生活情境,创设运用数学以条件或者由生活问题导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在课堂上就模拟了一个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参与购物活动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热情,加强对抽象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教学《9+4=13》时,我就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当学生说到9+1=10,10+3=13这一方法时,我就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以此理解凑十法。

      3.创设童话故事情境。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讲数学故事,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会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学《比多少》,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把它变为童话故事,在课堂上边出示主题图边讲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这样从有趣的童话故事或美丽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不但让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转变观念,突破框框

      重组教材内容,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相同或相近内容的几个知识点,根据创新教育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后,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研究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以此淡化技能,培养意识和能力。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先安排了9加几 8,7,6加几,5,4,3,2加几等内容,我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这几个内容融在一起由学生讨论、探究、比较,取得了各种不同的算法,重点关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淡化技能的强化训练。

      三、给孩子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给孩子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如教学《左右》时,讓同座的孩子互相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自己肢体的左右,跟着音乐节奏做一做,摆一摆,让孩子亲历这些活动,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需要生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应用意识,这可以使得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理解数学中那些最基础的原理,而优等生在应用中不断加深这种理解并由此产生不竭的兴趣,把有限的课堂引向无限的探索,这必然真正调动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8332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