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浅议拟声词的英译策略

  •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2284


  •   摘 要:拟声词是某种特定语音中用于模拟各种声音的词项,可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逼真,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爆炸》的英译本为例,通过译例分析,来说明汉语拟声词英译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拟声词;英译策略

      中英文拟声词的选用有其章法。拟声词因人而异,是指拟声词的选用要充分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情而异,是指拟声词对人物感情的描绘有其独特作用。例如,笑声就可以分为很多种,如微笑、大笑、讥笑等;哭声可以也可以分为很多种,如抽泣、大声、嚎啕等。因境而异,是指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是拟声词选用要注意的因素。因物制宜,是指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因此,拟声词翻译时也要相应地考虑到不同的情境。本文以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为基础,结合拟声词的特点,进一步提出以下四种翻译策略。

      一、“声声相译”法

      “声声相译”法是指当拟声词在双语中句法结构和功能一致时,相应的英语拟声词翻译汉语拟声词。例如:

      1.一辆鲜红摩托车,......,嗵嗵嗵嗵直劲响,把整个世界都震动了。

      ... toot-tooting for all its worth, sending shock-waves through the whole scene.

      此句中,“嗵嗵嗵嗵”作状语,表达出摩托车行驶的气势。在译文中,翻译为toot-tooting,也作状语成分,保留了声音,传递出了原文的效果。

      2.......用气球敲着我的头,敲得我的鼻子酸麻,敲得气球嘭嘭地响。

      ...beating me on the head with the balloon, until my nose tingles and the balloon is bouncing thwack thwack thwack.

      此句中,原文“嘭嘭地响”是副词作状语,摹气球敲打到头的声音。在译文中,thwack 指两物体相撞的声音,作同样成分修饰bouncing这一动作,使译文传神。

      从以上例子不难发现,汉语与英语拟声词在句中功能一致且结构相同,在翻译时可采用“声声相译”法,在英语中根据不同情境选择相应的拟声词,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表达效果。

      二、“以意译声”法

      “以意译声”法是指当拟声词在双语中句法结构和功能不一致时,翻译时改变英语拟声词的词性、句法功能达成双语意义上的一致。例如:

      1.......收音机在两条腿中夹着,呜呜哇哇地响。

      The radio she held between her legs, where it woo-ed and waa-ed.

      此句中,原文“嗚呜哇哇”为副词,作状语。译文中改变这一拟声词的词性用作动词woo-ed and waa-ed,形象生动又不失效果。

      2.你能听到吱吱悠悠灯笼把子响,巴嗒巴嗒的脚步声,.....

      You could hear the creak of the lantern handle and the pitter- patter of footsteps.

      此句中,原文“吱吱悠悠”这一拟声词作状语,摹灯笼晃动时灯笼把子的声音,而在译文中处理为名词性短语the creak of。原文中拟声词“巴嗒巴嗒”摹脚步声,形容词作定语,在译文中也同样处理成了名词性短语the pitter- patter of 。

      由于汉语拟声词大部分词性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成分以修饰动作或摹声。而英语拟声词大部分词性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也有些会转化为名词性短语the...of来联结拟声词本身与动作或实物。因此在翻译这种类型的拟声词时,要改变拟声词的词性,以实现相似的句法功能。

      三、“去声存义”法

      “去声存义”法是指汉语拟声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拟声词,或为追求简洁可以舍去声音,而保留该声音表达的含义。例如:

      1.他哗哗地翻动着蓝皮户籍簿,.....

      He flipped through the pages of the blue-bound...

      此句中,原文拟声词“哗哗地”是副词作状语,体现出翻动户籍簿的动态效果。译文中处理为flip一词,有“快速翻阅浏览”之意,省略了声音却保留了动作。

      2.姑騞騞啷啷地洗手。

      Aunt is noisily scrubbing her hands.

      此句中,原文“騞騞啷啷”摹洗手时的水声,在译文中形象地描绘出了洗手这一动作,并加上noisily表达原文拟声词所暗含的效果。

      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汉语的拟声词都是为了加强语气,使人物动作更加形象,让读者能够联想到小说要描绘的场景。在翻译时,舍去声音而以相应动作来代替,既使译文简洁流畅,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四、“一词状多声”法

      “一词状多声”法,是指在英文中,某些单个的拟声词可以同时描摹几种不同的声音。例如:

      以上译例中,splash单独使用既可以指“溅着水花行走”,后接名词又可以指“把(水)泼在......上”。smack既可以表示“用手打”,又可以表示“咂嘴(表示很想吃或者吃得很香)”。所以,在翻译时要想使用好这一策略,要求译者对英语拟声词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了然于胸。

      拟声词的使用不仅能够增添小说语言的色彩,还能够传神地再现小说的场景,使读者如闻其声、如入其境。本文所总结的四种方法要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并通过仔细研读原文来体会译文是否再现原文风貌。同时,译者要在平时积累英语拟声词在不同情境下的摹声,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因人、因情、因境、因物制宜地恰当选用。

      参考文献:

      [1] 罗其精. 英语拟声词的构成、功能及其翻译[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2] 吴林国. 英汉拟声词对比分析与翻译[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3] 徐义云. 英汉拟声词修辞功能对比[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 张培基.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5] 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常丽雯(1992-7-24),女,甘肃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2016级英语笔译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

      本文标题:浅议拟声词的英译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8786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