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过有准备的人生

  • 作者: 哲思2.0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6266
  • ◎梁 爽

      过有准备的人生

      ◎梁 爽

      

      有个大三男生发私信给我,说马上要考英语四级了,而他一直把大一大二的时间当作周末来过,每天看看漫画、打打游戏、谈谈恋爱。等大三环顾周围时惊觉,室友已经开始联系实习公司,同学也考过了高级口译。

      有一天浏览求职网站,他才发现四级是很多企业招聘的低配,于是他开始慌了,毕竟大学留给自己考四级的机会不多了。考试前,他每天泡在图书馆里临时抱佛脚,掐着时间做了套真题,答阅读理解时,题目和选项不在一页上这种小事都让他心烦意乱。一对答案,正确率不足三分之一,这更加剧了他的焦虑。

      我的一个写作搭档,当她得知第二天轮到还没动笔的她更新文章后,就一头扎进焦虑中。不巧她那几天事情扎堆,玩也玩不痛快,吃也吃不踏实,文章选题一换再换,发文日期一推再推。她发来的语音里夹杂着咆哮声,打出的文字附加了感叹号,让我隔着屏幕都被焦虑传染了。等到文章推送后,她顿感轻松,劫后余生般地跟我说,以后一定要有计划、有准备,不然真的会焦虑到折寿。

      这两件事告诉我,准备和焦虑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对待焦虑,凡人大概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焦虑后置型,把焦虑拖延成压轴祸患;一种是焦虑分解型,把焦虑拆解为日常准备。而我一向认为,过有准备的人生,是缓释焦虑的良药,是远离焦虑的活法。

      最近,我在看张萌的新书《人生效率手册》。我心中的张萌,一直在过着有准备的人生。她从浙大退学后,复读一年考入北师大,我能想象她那时的焦虑感:亲友的不理解、孤注一掷地追求当外交官的梦想,以及一直引以为傲的英语却在摸底考试中极不理想。她冷静下来,根据一万小时定律,考虑自己的现状和目标,做了一个“1000天小树林”计划。

      书里有她的演算步骤:英文好是外交官的标配,外交官一般在大四时应聘,所以她只有三年的准备时间。三年搞定一万小时,减去学校大一到大三为英文专业的学生提供约5000小时的英语学时,所以她需要在三年里额外准备5000小时,就是每天需要自学3到5小时。目标分解后,全靠执行,于是她无论三九还是三伏,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3到5个小时的英语。由于起得早,教学楼还没开门,她只能去小树林里朗读。她完成当天计划后就会打上钩,对每天的效能评估、改进,摸索出一套自我赋能的方法论。三个月后她的英语考试全班第一,大三时获得APEC英语演讲比赛全国第一的成绩。

      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非常不简单,你可以想象他们在此之前准备了多长时间,他们目标聚焦明晰,懂得精力配置,执行力强且效率惊人。

      以我的经验来看,最焦虑的时候,是对自己的准备最不自信的时候。我在生活中总会下意识地不让自己落入“准备不好、焦虑、更准备不好、更焦虑”的恶性循环里。

      所以,我慢慢有意识地去解决这种问题。为了减少去外地出差前的焦虑,提前两天把旅行箱敞开,在家想到什么东西顺手放进去,买票后客票验真,出行前检查证件;为了减少上台做汇报的焦虑,提前在家就把材料熟悉到透,对着镜子多演练几遍,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备好应急预案;为了减少等体检通知的焦虑,平日里就应该把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良好生活习惯落到实处。

      我觉得,对自己处境中控制不了的部分焦虑的意义并不大,更加有意义的是,关注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在能控制的部分里,阶段性地确立目标,分解到每个更小维度的阶段里,过着有准备的人生。

      我很赞同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写过的一句话:能把人的潜力彻底区分开的,是他的准备度。自己在密室里的准备,会把焦虑最小化,潜力最大化。看到手机电量不足10%,焦虑没用,你得一格一格地充电。人生也是如此。

      本文标题:过有准备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2150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