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 作者: 哲思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951
  • ◎陶瓷兔子

      

      我大学第一学期时,几乎懒到发霉,除了不得不去的专业课之外,所有时间都赖在床上,支着小桌吃着零食,不是追剧就是玩游戏,每天睡醒都能完美错过食堂的早饭,短短两个月就胖了十几斤,又因为常熬夜弄得脸色暗沉痘痘频出,明明还不到二十岁,却像是个蓬头垢面的中年妇女。

      并不是没想过改变,只是通常死撑不到一周,就又被惰性打回原形。屡试屡败之后,我跟下铺的学霸姑娘有了如下一段对话:

      你以后早晨去念英语能不能叫一下我?

      我每天6点起床,你确定你可以?

      我迎着她怀疑的目光发誓,为了显得可信,甚至还补充了一句:要是闹铃响完我还没起,你就拿晾衣竿打我……

      开始时的满腔热血很快就冷却下去,我也尝到了豪言壮语带来的恶果:在很多个寒冷漆黑的早晨,当我一把摁掉闹铃准备接着跟周公再续前缘时,总有一根又粗又长的晾衣竿,从我床边幽幽地伸过来,连打带戳地把我弄醒。

      我跟着学霸姑娘混了整整两个学年,不记得被夏天的蚊子咬了多少个包,也不记得在冬日的冷风里打了多少回寒战。印象中特别清晰的是,在一个下雨的清晨,我一边哈欠连天一边跟她抱怨:你说,我们这样努力到底有用吗?考试都不见得能比去年高多少分,更别说跟清华北大的学生去比,也不知道到底能得到什么。

      而她盯着手中的书,连头都没抬地回答我:我努力又不是为了胜过本来就不普通的别人,而是不输给原本就平凡无奇的自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至于结局如何,由天命吧。

      我是在很多年后才想通了这个道理,所谓天命,所谓运气,不过是一个人夜以继日的积累所带来的质变,这世上并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贵人和机遇,不过是努力了足够久,等到足够优秀之后,才有了伸手摘星的资格与权利。

      学霸姑娘在毕业那年,被翻译专业全球排名前八的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录取,我时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她发的大段大段的经济新闻、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新华字典一样厚的会议资料,也看到她开始带上同传耳机出入各种高端会议。

      有一次,我问她:听说同传压力很大,你这么拼,每天是不是活得很累?

      她一如当年的热血,秒回我:很累,但是充实且有成就感,满足到即使知道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日,也不会后悔。

      而那时的我呢?毕业后没了学霸姑娘在身边鞭策和鼓励,又陷入了职场不上不下的倦怠期,过着朝九晚五的安定生活,每天下班不是跟朋友在街边瞎逛就是回家看剧,若今日也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又怎么敢如她一般,坦荡地说此心无悔。

      后来,各种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很多上进的朋友。

      看着她加班到十点回家雷打不动地复习一个小时GMAT;

      看着她在上产床的前一天还坚持写完了最后一篇推文;

      看着她在哄完孩子身心俱疲的深夜回一封重要的邮件;

      她们也并不是三头六臂的女超人,不过是小心翼翼又拼尽全力,护着自己内心的那点小火苗不至熄灭。

      而这些朋友对于我的意义,并不是能用于文章中的很励志的素材,而是在许多个无能为力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厌弃的时刻,只要看一眼,就能被她们身上强大的吸引力瞬间拉回正轨。

      成年人的友情太过现实了呀,无论往昔的情谊怎样,也抵不过有一天因心智认知上的差异而无话可说。害怕自己被颓废缠身,被努力的她们丢下,成为那个只能在聚会上尬聊的局外人,而这样的担心,又成为约束和激励自己最好的动力。

      《教养的迷思》中提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活在贵族家庭的孩子,他们头八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与保姆、家庭教师以及一两个兄弟姊妹一起度过的,很少与母亲一起,跟父亲的相处时间更少。当孩子八岁时被送进寄宿学校,在那儿要待上十年,只有在放假时才能回家,然而,当他们离开伊顿或者哈罗等私立贵族学校时,已做好成为英国绅士的准备。

      而伊顿公学的前任校长托尼·里多说得更加直白:伊顿的杰出,并不是完全依靠师资或设施,更重要的是,它汇集了最优秀的年轻人。

      这样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你会不自觉地自问:这些人能够做得如此优秀,为什么我不可以?他们会在同龄人身上看到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同时也从同龄人身上学习自己缺乏的技能,这就是同辈压力所带来的动力。

      我收到过很多私信留言,说身边所有的人都浑浑噩噩胸无大志,自己想做点什么却又总害怕被当作异类,因而虽然心向往之,却迟迟无法采取行动。

      而我也慢慢理解了,诸如此类的困扰,并不完全是一个人自己不努力还归罪于他人的借口,人本来就是情境动物,在哪种环境中扮演哪种角色有时身不由己。

      然而正如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写的那段话:

      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分离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未能找到,他们也会自己创造。

      我有个很励志的读者,他在一所私立学校里读三本,班里没人学习,几个舍友更像是住进了电脑游戏里,除了吃饭之外连宿舍门都不出,他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受到舍友的嘲讽和诱惑,有时实在忍不住,就想跟他们一起玩一会儿,玩着玩着就忘了去上自习。

      心中为数不多的不甘和上进像是秋风里摇摇欲坠的最后一片叶子,眼看着就要身不由己地落入泥泞。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学校几百个人的微信群里,他每天都会发一段学习打卡的消息,从一开始被嘲笑,到逐渐见怪不怪,第35天的时候,有个人加他微信,说,我们一起学吧,然后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组成了一个26人的小群。他们甚至都不是同一专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天一起去旁边的名校蹭课,一起去念英语读书找实习。

      今年他毕业,很开心地来找我,说群里伙伴们的出路都很不错,不是早早签进了企业,就是考上了985高校的研究生,还有两个拿到了国外高校的Offer。

      生在何处,有哪种父母,进哪所学校,到哪里上班,遇到什么样的人,并不常常如人所愿,但同类往往相吸,无论在哪种情形下,我们都有挑选朋友和创造情境的能力。

      你是谁,便与怎样的人做朋友,而与怎样的人交往又在反向塑造着你。

      但愿你还有能力去挑,但愿你还有资格去选。

      本文标题: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2275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