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不可替代的审美力

  • 作者: 民族文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911
  • 张炜

      精神和艺术的标高难以度量,因为它不像体育指标那样容易确定。艺术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感悟力和认知力,即审美能力。所以艺术上的指鹿为马是最容易发生的,因为人间缺乏那种一是一二是二的清晰明确的刻度。而审美力的缺失,无论多少后天的知识都不可弥补。所以人不能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学历,不可由此替代审美能力。博士博士后,留洋,都不能说明和预示审美的水平。

      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小孩子很可能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力超过一个博士后,超过一个名牌大学出来的人。教育传授的是通识、知识,是基础和治学的步骤,解决不了审美力。有的人说它解决不了,但总能够稍微弥补一下。也不可能。它或许可以弥补一个人审美过程的表述力,有助于这个说明的环节,却增加不了对美的知悟力。

      有人出现了一些误识,把文学知识当成了审美能力,将二者划了等号。真正杰出的评论家一定是具有特别感悟力的人,这些人如果经过了后天的良好教育,将使用知识做出更条理、更概括、更清晰的表述。但如果只会组织词汇,这种批评也就没有了价值,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混淆作用。

      我们当代的写作者往往受制于一些能够组织词汇、擅长使用词汇的一部分文章,这是很大的干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其对一部作品看得准不准、对不对,能不能揭示作品好之为好的敏感与关键之所在。这绝不在于看其能否组织出一串漂亮的段落,新鲜的词汇,巧妙的结构,这些是不中用的。

      海明威当年极其惋惜一位作家朋友,认为他的半生都被那些蹩脚的评论所误。有的评论家文章好像口吃,并不漂亮,却能把作品好之为好说透。比起真正的见解和感悟之言,仅仅擅长组织词汇是廉价的。用词汇组合文章,认识几千个汉字就可以了,外国的方法也容易学,几年大学即解决问题,但是审美力的丧失却实在不好办。

      本文标题:不可替代的审美力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3300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