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诗词
文章内容页

走进艺术(十八章)

  • 作者: 中国诗歌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860
  • □皇泯

      散文诗章

      走进艺术(十八章)

      □皇泯

    秋天还未来,葡萄就成熟了——石君·中国画《和平颂》

    秋天还未来,葡萄就成熟了。

      五根竹子,再也撑不住了,熟透的果子掉下来……

      嘘,别掉在地上。

      酸也罢,甜也罢,只有连皮带籽,生吞活剥了;

      几片叶子,再也耐不住寂寞了,随风飘下来……

      快,打扫干净。

      绿也罢,黄也罢,茂盛的季节,万物都不会枯萎。

      惟有五筐葡萄装满了沉默,和平鸽各自想着心事,不说话。

    生命签证——欧阳波、陈年华·油画《生命签证》

    水晶,被粉碎后,寒光割裂犹太人的夜空。

      逃亡。逃亡。逃亡。

      从碎玻璃的光隙中,死里逃生。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三十二个国家拒签。犹太移民,成为被风撕碎的浮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938年6月至10月27日,仅仅半年,你签发了2000张签证。直至1940年5月,又有多少张签证出自你的手,已无从查考,只知道,一张签证,就是一条犹太人的命。

      而你,默默无闻。

      1997年9月28日,一则讣告,才诞生一个伟大的名字——何凤山。

      中国的辛德勒,湖南,益阳人。

    东边向西边走,西边向东边行——颜新元·中国画《三个女伴》

    背着阳光,东边的太阳在西边亮;踩着倒影,西边的黑暗在东边暗。

      异域街头,成为一道女人行走的风景,男人的目光却不异样。

      生活,就是这般随意和自由——无须隐藏,更无须遮拦。

      冷了,加衣;热了,减衣。哪怕赤身裸体,也要在冷与热之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人类学家曾经诠释人之本能,女人无须胸罩,男人无须三角裤。女人和男人的这两件饰物,虽是现代文明,却成为了最不现代的文明。

      迎着阳光,拖着倒影,东边向西边走,西边向东边行。

    云烟,依依不舍地穿街走巷——廖正华·中国画《世事烟云》

    凉亭,无茶,青石梯阶上,只有几片落叶在风中踮脚行走;

      船舱,无人,舷边的桨与水中的桨,顾影自怜。

      东歪西倒的吊脚木,支撑着古城的历史,几缕云烟,依依不舍地穿街走巷。

      远处翘首的飞檐,有绿锈斑驳的铜铃叮叮当当。

      近边的竹竿上,还在滴水的梭头裤,传递着店小二昨夜尿床的信息。

      檐下,几尾熏干的鱼,是否会趁酒客还未敲响店门,遁入水中?

    生活,在光与影的演绎中——陈飞虎·水彩画《水边小镇》

    赤裸裸的吊脚,在水中泡得发白了,但,吊脚楼仍是直挺挺地站着,从来没有发软的时候。

      透过栅栏窗,天,放晴了。水边人家,从屋檐的阴影下走出来,阳光里,晒干湿漉漉的脚印,晾干阴沉沉的日子。

      时间,像烙饼,脆生生的分分秒秒,总是可口的。

      生活,在光与影的演绎中,倒映波光粼粼的蓝天。

      世界很近,也很远。

      一根电线,让老花眼看见外面的精彩;

      一群童音,却鸟一样飞远。

    日子,信天游吼出来——阮国新·中国画《霜染秋山》

    一棵树,孤零零地站在高高的崖顶上,岁月,尽染深秋的霜。

      露,是岩缝挤出的泪,还是血?只有风席卷的残云知道。

      离天最近的村落,苍穹,成为覆盖的屋顶。晴时,注入阳光的温暖;雨时,滴漏雷电的清凉。

      黄土高坡上,细麻绳一样的山路,缠住了哥哥远眺的目光,思春的妹妹泪花花填满了深深的沟。见面面不易拉话话难哟!惟有吼一曲信天游。

      难熬的日子,信天游吼出来;

      舒畅的日子,吼出信天游。

    孔雀衔飞的日子——未君·中国画《锦色春香》

    孔雀衔飞的日子,回到三十二年前的春天。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袁运生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被封。

      是想起三位裸体沐浴的傣族少女被三合板遮挡了十年,这三只孔雀才躲在花丛中,展不开飞翔的翅膀?

      热带雨林并不热,泼水节的水,凉爽了南国燥热的心情。

      二十年前也是春天,坐在手扶拖拉机上,深入西双版纳的乡野,三位裸浴的傣族少女,哗啦啦地笑响了水声。

      难怪三只孔雀屏住美丽的羽毛,在凝神静听。

    时间不可能依偎在枯枝上打盹——曾景祥·中国画《三湘秋色倍宜人》

    那一片枫叶,还未落红,三湘就在不知不觉中,秋了。

      两只不愿飞散的鸟,还在枝头叽叽喳喳鸣春。

      着墨于孟夏的丹青,用银发调研五颜六色,泼洒不老的心情。

      将光阴留住,将爱情进行到底。尽管,时间不可能依偎在枯枝上打盹。

      明察秋毫的孟子,早就知道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也有飞翔的欲望。

      一根又一根枝桠,枯了……一片又一片枫叶,飞了……

      一只鸟问,还飞么?

      一只鸟反问,还想飞么?

    惟有翅膀,才能承载自己的生命——石君·中国画《喜舞千枝》

    一棵树,落尽秋天。

      枯叶,肥沃春去了;枯枝,舞蹈在朦胧的月色中。

      纤细或粗犷的枝枝桠桠,犹如生命的血脉和筋络,在一丝不苟的工笔中,演绎岁月的沧桑。也许,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暂时不会潮湿枯燥的时间,喜鹊们才无忧无虑地嬉闹于夜幕降临的时候。

      十二只鸟们的团队,不知喻意着什么?只有目光,大同小异于一个方向。

      小心,细枝上站不住,粗杆也会枯断,惟有翅膀,才能承载自己的生命。

    阳光,是平衡世界的砝码——盛景华·中国画《和平阳光》

    艺术的留白,只是艺术想象的空间。

      工笔重彩,描绘理想世界,和平的阳光,灿烂向日葵的梦。

      现实,在弹孔洞穿的黎明和炮火烫伤的黄昏中,失血。

      没有一丝风的柔抚,没有一片云的霓裳,天空,赤裸裸地苍白。

      长久的沉闷,往往蕴藏着一场更加猛烈的电闪雷鸣。

      海岸线在画面之外,地平线在视域之上,倾斜、倾斜、倾斜……

      正义的阳光,是平衡世界的砝码。

      当向日葵还在低头沉思,和平鸽已扇开翅膀,去迎接阳光。

    大山深处,袅着温饱的炊烟——史一墨·中国画《大山深处》

    声音温暖,那是奶奶织的布;

      美酒飘香,那是爷爷种的红高粱;

      道路舒适,那是阿妈纳的鞋;

      糍粑可口,那是阿爸舂的米。

      姑娘在山坡弹起多情的三弦,小伙在竹林吹奏热恋的芦笙。

      男耕女织,梦回陶渊明笔下的桃源。

      调皮的米粒跳出了石臼,跳不过鸡们觅食的视线。

      远嫁的女儿回娘家,领路的鸭子“呱呱呱”,乐坏了守望在柴扉旁的黑毛狗。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家园,在大山深处,安逸地袅着温饱的炊烟……

    老马,跟不上年轻的节奏——黄炯青·中国画《奔马》

    那耸起的脊梁,明明是江南起伏的山丘,怎么又在你挥洒的笔墨中,回到塞北的草原?

      马儿呀,你慢一点跑。

      长年囚禁在马圈里,甩不掉两点水的老马,跟不上年轻的节奏。

      三十年前,好不容易挣脱的缰绳,在回望家园的一瞬,又被羁绊住蹄声。撒野,也只在马蹄印里放大蹄声。

      马儿呀,你慢一点跑。

      巴彦淖尔盟,水草流失,正在退牧还草。

      马儿呀,你慢一点跑,再慢一点跑哟!

      哪怕我在马圈里饿得瘦骨伶仃,也要等到我的第二故乡水草丰茂的时候。

    风在有与无之中,坐禅——林凡·中国画《海岸无风》

    海岸无风。海岸,真的无风?

      亿万年也只刮了一次风,从此岸刮到彼岸,又从彼岸刮到此岸。

      风,在有与无之中,坐禅。

      峭岩上的苍松,就是那悟道的众僧。

      海岸无风。海岸,不可能无风。

      树叶被风刮了去,枯枝被风刮了去,匍匐于地的树尖,膜拜风。

      惟有坚定信念的树根深深地扎入岩缝,不趋炎附势于风。

      海岸无风。海岸,真的无风。

    穿越生命有限的时空——熊明瑞·根雕《寿》

    原本是一匹长途跋涉于沙漠的骆驼,迷失在喧嚣的街头,找不到海子,也找不到月牙泉。是你,牵进清静庄园,歇息。

      一夜梦醒,卧驼,在你去繁就简的手术中,割掉累赘的尾巴,如同割掉盲肠,康复成中国汉字:寿。

      

      于是,行书狂草天马行空,书法家望尘莫及;

      于是,十二生肖生龙活虎,雕塑家望而却步。

      垂危的骆驼,穿越生命有限的时空,长寿于你艺术的慧眼——

      生,不再焦渴;

      死,也将永恒。

    回忆,不喝酒也会醉——贵仁杰·中国画《古镇记忆》

    也许又回到童年,山没有那么高。那么高的山,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想象的空间,比你和我走的路长,也比我和你的视域宽广。

      一条窄窄的小巷,飘着老益阳的杏黄旗——回忆,不喝酒也会醉。

      影子,掉进麻石缝里,是一分钱硬币的诱惑,只是,直立的人生,目光不会拐弯。

      鳞羽参差的黑瓦片,在亮瓦的点缀中,找到仰望天空的眼睛。再矮小的吊脚楼,也踮起脚尖,眺望外面的世界。

      在风中咳嗽的吊脚楼,再也站不稳了。

      站都站不稳了,如何走回自己真正的童年?

    柴米油盐,有关民生——许国良·油画《探讨》

    那是一个费解的难题,九个人开平方,要求得同一个根。那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五个人坐着说,四个人站着讲。

      当然,不是宇宙的奥秘,也不是哥德巴赫的猜想。

      世界局势,离得太远了一点;

      国家大事,想得太大了一点。

      可能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的老生常谈,九个和尚不得不探讨没有水会不会渴的问题。

      也许,和尚们在草地上围观一群蚂蚁将一粒米运进洞穴后,如何煮熟,如何分吃?

      这可真的是比天还大的问题,柴米油盐,有关民生。

    透过艺术的中缝,窥探——李升·中国画《若山若水》

    一纸焦墨,若山若水,我怎么走进茂密的山林,沐浴生命之水?

      惟有走近,再走近,透过艺术的中缝,眯缝着一只近视一只远视的眼睛,窥探——

      鸟声,在天空之上,寻找飞翔的翅膀,才有广阔的翔程;

      溪水,在山谷之下,寻找流淌的曲径,才有蜿蜒的通途。

      我在画面之外,静立成岩石,听觉和视觉,在雾障的茫然里,失踪。

      忽有一阵山风,撞开视觉,我在林荫深处,曲径通幽。

      遥感一挂瀑布,溅湿听觉,我在天地之间,聆听竖琴。

      我,走近画;

      画,进入我。

    东方的习俗,西方也懂——刘雪纯·油画《红树林》

    一曲土得掉渣的桃花江山歌,让公鸡在早晨的梦乡里,唱醒视觉。

      昨晚睡得并不迟,为什么时间眼睁睁地让艺术打了一个喷嚏。

      东方的习俗,西方也懂?

      用的是西方的油彩,大红大绿,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汁原味的东方。

      为何非要说,民间的就是中国的,中国民间的就是世界的。

      乡下农妇,听不懂这番通用的艺术世界语。本来就不喜欢说话,最好还是不说话。

      技巧等于零,让照本宣科者,不知道怎么死,更不知道怎么生。

      无技巧,并不知道老子的无为哲学——

      老子是千年前的老子。

      老子是千年后的老,千年后的子。

      本文标题:走进艺术(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4690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