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艳
摘要:“三自主”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实施探究式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来适应教育的新思想,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体育课程;创新;发展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三自主”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高校体育“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纲要》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充分自主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1、探究式的“学”与“教”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思考怎么去做,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探究式教学指向教师则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探究的方法去展示知识,传授技能,让学生发挥内在的潜力去主动学习。教师要做一个积极地引导者,抛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改变思路。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像苏格拉底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助产士,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有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疑问,老师的作用是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启发,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要努力探究,最终获得新知。古语有云:授人以鱼可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可助一生保暖。
2、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2.1弄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主人。而现实中,教师讲课,学生学习接受,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无论有无兴趣,无论能否接受,学生都被教师牵着走,学生没有任何的主动性,这远远偏离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概念。
2.2弄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主人,而是主导,是为课堂主体学生服务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这些:选择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案,组织合理的课堂授课模式,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作为教师应该记住:教师作为导演,永远藏于幕后。
3、探究式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构建
3.1 教学目标的改变
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程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功利化、技术化,忽略学生的兴趣,心理健康,而是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快乐体育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的产生。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对象为正处于求知欲,精力达到高峰的大学生,他们有着不可思议的充沛精力,对自我有较高的超越需求,渴望未知的世界。探究式教学目标正是要从他们目前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练习,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以达到体育课堂本质的要求。
3.2教学主体的改变
“三自主”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在这种前提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要真正的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相对于学生仅仅起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就好像一场好的比赛能够成功的进行,关键在于场上队员的魅力,他们是比赛的主角,而裁判永远都是这场演出的辅助工具。
3.3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多为接受性学习,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教师教授体育技术时会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结合动作的一板一眼的讲解动作的重点难点,学生被动的模仿,照葫芦画瓢,既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动作为何这样,也不知道动作这样有什么科学依据。探究式教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构建式学习,学生在不断地尝试和失败中体会动作的合理性,从原有的知识和动作体验中不断地改进,“生产”出新的知识。
3.4评价标准的改变
学习评价是学习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旧的评价往往把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分数的高低来考核学生学习的优劣,既不能体现《纲要》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探究式教学的考核标准不是唯一的成绩,而把课堂参与情况,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中结合学习情况开展教学对象的自评,教学对象间互相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将结果性评价,中间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才能更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潜能,完成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目标。
4、“三自主”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4.1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激发刺激学生去获得新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总结经验,去发现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和发展,并且靠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无形中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冒险精神以及想象力等都得到锻炼,使学生具有了可贵的创新品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的毅力,在这种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特征。
4.2 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地体育技能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淘汰过时的、旧的思想,接受前沿的、新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采用探究式的方法,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是师生之间有一种情感交流,从而更好的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行。教师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相比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整体素质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4.3 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学过程的构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和谐的人格发展。通过这种主动性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1]。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曹丽.试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
[2]邱利川.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网络财富,2010(3).
[3]单小东.论体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152.
[4]王林.高校体育课程探究式教学刍议[J].体育与科学,2003(2),77-78.
[5]王春华.高校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13-114.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