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福
摘 要:随着汽车进入百姓家庭步伐的加快,加快推进汽车维修服务人才的培养已成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为促进人才培养,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为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搭建了稳定的平台,成为了教育与行业实施产教结合的典范。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汽修专业;实训教学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教育部与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大赛,意在培养行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凡是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都会受到优质企业的追捧,成为我们的就业之星。因此,我们要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日常教学的引领作用。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赛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平时的勤学苦练。进行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有大量的优质人才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在比赛中可以取得不败的成绩,也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那么,我们该如何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汽修专业实训教学的引领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化比赛是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方式,也是2017年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一大新亮点,2017年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机电赛项整合了原来的汽车空调、汽车机电维修、汽车团体维护子项目。并将这些项目交由一位学生来完成,从技术层面上对学生的操作难度增加了不少;从学生学习层面上无疑是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但执行这些项目化的比赛辅导离不开小任务的驱动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操作的技术技能核心掌握能力,教师必须将这些赛事项目进行分块分步,执行任务驱动来进行教学辅导。如:车轮定位维护项目,教师将其细化成定位仪的使用、夹具的安装、定位检测的流程、车轮定位的调整等一个个小任务,并且在每个小任务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发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过程,再相互探讨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再加以纠正引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技能大赛离他们很近,对他们今后适应岗位工作有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能力本位教学观,开展教学活动。
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责任感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团队要靠每一个队员自觉地向团队中最优秀的队员看齐,通过队员之间正常的竞争达到实现督促和提醒的目的。技能大赛和实训教学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组建学习团队,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能力。如在学生小组分工时,教师有意向地根据学习个体差异进行好差结合,让学习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带动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教师通过团队困梆的形式,透过矛盾和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获得了自己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能力强的学生因指导帮助了同学,进一步检阅了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能力弱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学习目标,而教师也不再是课堂上单枪匹马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责任感也就自然而成。
三、比赛日常化,奖励常态化,师生同技化
如果说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那么只有技能比赛日常化、常态化,才能促进人才的培养与改造,促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有机融合。在当前学分制课改教育理念下,教师可将学生课堂学习,日常技能训练,操作比赛等以过程学分的形式作为奖励制度,作为学生的日常成长积分。同时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练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每年的技能大赛都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参加更高级别的技能大赛。学校可根据上级部门组织技能大赛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借助“校园技能节”等活动,组织校内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技能比赛,并以此来促进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指导大赛所积累的经验可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能大赛是宣传学校的好机会,也是展示教学成果的一个平台,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为技能大赛提供有力保障。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技能大赛来带动专业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技能大赛储备人才,提升學校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使学校形成良性循环,在职业教育的春天里,吐故纳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昂.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实践[J].广西教育,2015年第30期.
[2]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3]曹西京.高会民.从汽车技能大赛变化谈职教改革[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