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西方电影意识形态传播影响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 作者: 青年时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512
  • 房栋

      摘 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前二十的席位中有七位被速度与激情系列,漫威系列等西方电影占据,《复联4》上映国内预售票房破6亿,更是创下中国影史预售最快破亿纪录。随着西方电影被中国观众普遍观影,西方电影意识形态也通过电影逐渐传播到了中国观众的心中,给中国文化、政治等方面都造成了直接影响。本文首先针对西方电影的特点,对其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再结合中国电影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推动中国电影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西方电影;中国电影;意识形态;策略

      意识形态主要是指观念的集合,最早于1797年被孔迪亚克的学生特拉西提出,他表示意识形态在话语体系中,有着与观念学相同的含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电影作为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丰富的西方电影随之进入我国,并在我国电影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给我国各方面都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对西方电影意识形态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帮主我们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

      一、西方不同类型影片的意识形态传播与影响分析

      (一)战争题材电影中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分析

      在西方电影中,战争题材是其主要类型之一,通常是选取战争中某个人物形象或者某次大战来进行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客观。例如:《拆弹部队》,这是一部获得了国内外诸多好评的战争题材电影,其主要对伊拉克与美国战争中,一名拆弹员的故事。在影片中,带着美国独特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讲述这名拆弹员始终坚定自己的勇气和信念,在面对危险时以超乎超人的魄力与勇气保证了队友、群众的安全,最终完成回归。在整部影片中,有着非常明显的“美国精神”,尽管其本身是一部反常规的战争类电影,通过主角的行为充分展现出了美国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同时也借助这一行为体现出了美国人挑起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目的,赋予了观念观影正确性与合理性。在西方各种战争题材的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美国精神的影子,往往是借助主角的个人来体现英雄主义理念,尽管这种色彩能够给电影带来更多的看点,但却与我国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相违背。

      (二)政治题材典型电影中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分析

      在西方电影中,经常性会出现各种政治类型的电影,带着浓厚的西方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例如:在《窃听风暴》中,主要讲述了德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的历史创伤,秘密警察为了能够获得机密渗透到了每个阶层群体中,导致人们时刻处在战战兢兢的生活中,甚至为了存活不惜出卖亲朋好友。该影片的故事发生于1984年,距离柏林墙坠落大约5年左右。在当时有人认为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面对这样一位历史转折点,不少人都宣城民主自由是西方的最终归属。但通过该部影片来看,其充分体现了西方优越感的意识形态。该影片作为同类型电影中的成功作品,以特殊的视角融合了西方的政治信仰和观念,给我国观众的政治信仰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干扰。

      (三)其他题材经典电影中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分析

      除了上述题材的电影之外,西方还有伦理电影、历史电影、浪漫主义电影,其中不乏各种代表作,并且在我国广受好评。例如:《国王的演讲》是一部非常典型的语言学习经典作品,其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国王克服自己的缺陷,引导国民的故事。尽管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其属于励志类、积极向上的电影,启发观众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个人愿望。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也在潜移默化的向我们传递着西方政治信仰的意识形态。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面对萧条的经济,冷漠灰色的英国,如何才能够生存,何人与国家能够生存下来,这些都彰显了西方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观念。

      二、西方电影意识形态传播影响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一)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我国电影事业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并非单纯的是指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还应当包含哲学科学的发展水平。缺乏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无法推动整个文化水平走向世界。为此,在西方电影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中国电影应当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创新,以理论来实现对实践的引导,以实践来不断实现对理论的完善。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必须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不断探索,基于此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起属于我国独有的新型智库。我国必须借助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势,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完善,更好的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奠定基础,让学术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支撑,让电影来推動学术更为扎实,让中国电影能够再上新台阶。为此,中国电影在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快速普及的危机下,应当积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深入探讨,将其运用到中国电影中,赋予我国电影特色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二)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西方电影意识形态的传播特点来看,中国电影要应对就必须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其作为电影意识形态的引导,针对西方文化中的先进理念,我们应当积极吸取,因为我们推崇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开放性的结构体系。但在西方电影迅速占领我国电影市场的经常下,中国电影必须始终坚定不移的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地位,在文化领域践行“双百”方针,避免群众的政治信仰、观念被动摇。例如:在《战狼2》中其主要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到了一场非洲国家战乱中,当他能够安全撤离时,却因自己坚定的军人信仰,担负起了重返战场救援中国公民故事。该片自上映以后,受到了国内观众的追捧,并且取得了56.8亿元的票房记录。在该片中,吴京在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意识形态,明确了中国日渐强大的事实,国家始终保护每位公民的理念以及中国军人的形象。这些意识形态是当前中国所宣扬的主旋律,其与影视文化的结合,让中国观众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当前中国的发展,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让不少观众在观看之后都表示热水沸腾。《红海行动》作为同样成功的春节档电影,其与《战狼2》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以中国救援行动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几名特种兵深入他国救援中国公民的故事,在该片中其以血腥增加了整个影片的真实度和临场感,带动了观众对救援行动的进一步了解,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整体情绪,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意识形态下的军事题材电影,在春节各种戏剧电影扎堆中突破重围,同时也斩获了多项大奖。通过《红海行动》与《战狼2》不难发现,我国电影的意识形态更加崇尚集体主义精神,这就与西方电影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彰显了国家在各种重大事件的作用和意义,而并非是西方所提倡的完全凭借个人的能力来实现危机的解除。

      (三)以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我国电影文化水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定文化大繁荣以及高度的文化自信。为此,基于文化建设层面来说,中国电影在发展期间,必须积极强化自身的质量水平,让中国的意识形态被带入到电影中,激发中国群众的共鸣,更好的应对西方电影意识形态的挑战。

      要实现对中国电影文化水平的提升,就应当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电影产业完美的结合起来,让我国五千年积累的人文精神、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电影新的特色,构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体系。在电影中融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可以让电影成为中国力量凝聚的集中体现,蕴含丰富的中国精神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各种低俗、媚俗文化得到有效抵制,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例如:在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该片自上映以后收到了国内观众的一致好评,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产业中科幻片的崛起。该片上映选在了春节,在整个时间段,《流浪地球》所传承的“回家团圆”、“守护家园”等理念可谓是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使得《流浪地球》被赋予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形态。同时,在影片中,讲述了人类在面对各个灾难时,全球各个国家众志成城,最终成功解决地球危机,这一充分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同时在《流浪地球》中,也加入了国家力量在其中的决定性、关键性作用,以及我国军人提倡的牺牲精神,与西方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心有着显著差异。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各种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中频频出现,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强大的特效获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但同时这些电影中蕴藏的各种西方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也给中国的观众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理念受到了动摇。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国电影应当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坚定马克思主义理念、文化产业发展来积极应对,通过提升中国电影质量和文化内涵,引导中国观众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文化观念,同时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宁.中国电影学派的主体意识建构——以“影戏”理论为中心的考察[J].电影新作,2018(01):17-23.

      [2]牛靜.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及意识形态分析——以电影《游侠》为例[J].北方文学(下旬),2017(08):288.

      [3]罗维.论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建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4):174-179.

      本文标题:西方电影意识形态传播影响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0452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