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绪花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
在消费升级环境中,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趋势,需求呈现高度“碎片化”和“离散性”,需着力推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需求侧的易变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服装本身具有周期性、流行性和短暂性等“无连续性”特征,更加剧了服装市场的供需矛盾。面对需求侧不确定性,浙江服装企业应积极应对消费升级驱动的个性化增量市场,实现供给侧智能制造调度。
一、供给侧改革下服装结构性失衡与双侧错配现状
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形成中高端供给不足,多样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无法满足消费升级拉动的美好需求。具体表现在国内服装供需链沿着“生产商—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分销模式,这种“推”的供给模式价值体系以商品为构建基础,相互之间的协调是单向的、线性的、紧耦合的控制关系,供需信息扭曲,无法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起订量高、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业绩下滑、关店潮等供给端短板。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结束,新时代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个性化、碎片化,订单越来越小,需求曲线从长尾的“头部”转移到“尾部”,促使服装企业从“大规模粗放式生产”改造为“小批量柔性化快速反应”的供给模式(图1)。这种“拉”的模式以消费者为构建基础的价值体系,实现了精准对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和柔性供给,满足了期货交易的“多波段、快速补货”的需求,灵活应对需求侧的不确定性。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国内学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主要从国家战略、演化路径、转型升级等角度出发,对数据驱动的产业升级研究仍显不足,未充分关注到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最新动态,落后于数字化实践,特别随着互联网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生产数字化颠覆着产业发展格局,面对数字经济如何实现我国传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而针对数字经济对浙江服装传统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研究多集中在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经济转型、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三个方面,忽视从服装内部结构或资源上进行调整响应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未能基于个性化需求数字化服装智能制造匹配等系统问题予以研究。因此,在供需双侧错配的现状下,浙江服装产业需积极应对,加快数字化经济实践,实现浙江服装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图1 服装产业长尾理论

> 图2 报喜鸟数字智能化模式
二、数字经济驱动的浙江服装智能制造转型对策
为响应消费升级驱动的个性化增量市场,实现供给侧智能制造调度,在服装产业,数字经济以数字化全要素供给为基础,通过网络化协同方式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手段相结合提升产出效能,推动浙江省服装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等多方位变革。引领浙江省服装企业由技术单一方式向自主研发迭代方式转型演变;由传统生产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型;由粗放型制造向高效保质型制造转型;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型。针对浙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数字化营销体系”“数字化智能生产”“数字化组织重构”“数字化智能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一)数字化营销体系:实现服装个性化需求数据知识库
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实时动态反馈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大数据系统对用户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匹配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知识库,切实贴近用户的消费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定位营销。个性化需求大数据主要包括款式数据库、人体数据库、版型数据库、服装工艺数据库和服装BOM数据库等,为系统柔性智能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二)数字化智能生产:打造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装智能工厂
将产品信息数字化、过程信息数字化和资源物料信息数字化,使服装知识链与数字流实现协同交换,以大数据为背景,实现自动读取数据,自动生成用户样版,从数据采集、网络下单,到智能版型设计和柔性化生产的全供应链大数据驱动,工厂职员可以依据互联网信息指令,从大数据云端获取服装款式的基本信息、生产数据,并且实时在线用户互动展示,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装智能工厂。(三)数字化组织重构:利用互联网技术重构服装智能制造
在服装生产装备领域,智能工厂之间的地理边界和数据隔离已成为过去,模块化生产方式成为了现实。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已改造成功的模块化工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相互协同、即时匹配、实时动态的小单快反柔性生产机制,构建服装供应商或装备制造商生产能力共享网络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地生产组织的优化,使大规模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全流程的柔性生产与协作共享能力普遍提升。(四)数字化智能平台:搭建供应链协同服装智能制造平台
通过“数据集成共享+需求集成融合”的方式实现数字化服装智能制造平台。基于云平台的多供应链协同模型,以生产设备的柔性化、数据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协同为基础,应用机器学习科技分析处理现场各项数据,实现产品质量实时控制、机器设备在线诊断等多种功能。搭建基于海量大数据采集、聚集、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匹配的赋能型载体。三、数字经济驱动的浙江服装智能制造企业案例
当前,数字经济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从最初的互联网产业不断向服装产业延伸和渗透。这种延伸不仅催生了各种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更引发了服装产业的发展理念、业务形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数字驱动服装智能制造模式的变革,成为了数字经济活力四射的重要动力源泉。例如浙江典型企业报喜鸟、华鼎以数字驱动智能制造的模式解决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一)报喜鸟
报喜鸟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成立云翼智能平台,部署工业4.0智能化生产。报喜鸟为实现云翼智能,搭建“一体两翼”架构。其中,以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厂作为一体,以私享定制云平台和分享大数据云平台作为两翼。“私享定制云平台”则通过引入行业先进的Hybris全渠道电子商务平台,并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与3D渲染技术的方式,构建了PLM、CRM、SCM等智能系统,以“C2M+O2O”的运营模式实现工商一体化,以MTM智能工厂的方式实现一人一版、一识一款的全品类自主设计,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顾客的个性化、时尚化需求;透明云工厂实现智能化、柔性化制造,支撑规模化全品类定制的快速生产,实现供应链协同,制造过程透明化全程实时跟踪可追溯。分享大数据云平台通过沉淀和整合服装行业大数据,对产业链相关方开放共享,加强产业链协同与合作,探索和催生全新商业模式,打造服装行业大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新生态系统。(图2)
> 图3 华鼎数据驱动订单流程图